向全清
摘? 要:情感教育的實施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階段語文教育與情感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多種方式完成對初中生的引導和感染,使學生可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鑒于此,本文主要從“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讓學生結合寫作將情感表達出來”這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語文教材;氛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探索和優化,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逐漸增加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的滲透。語文學科和情感教育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語文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首先不能忽略語文教材中的豐富的情感因素,必須將其充分挖掘出來。然后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良好影響。在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情感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用寫作將之表達出來,鍛煉表達與寫作能力。
一、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如,生活情感、愛國之情以及對自然的關愛情感等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和研讀教材內容,對其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并加以分析。在后續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將教材所體現的情感進行呈現,使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的知識學習過程中,促進情感教育的實施。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貓》《鳥》《動物笑談》《狼》這些文章所體現出的情感就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美好友情,旨在培養學生們關愛動物的思想感情。而在《濟南的冬天》《黃河頌》這些文章中,作者通過去刻畫自然山水的美妙之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自身對自然的驚嘆與崇敬,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多姿多彩,產生一定的愛國之情。此外,還有課文敘述了感人的人物事跡,如《鄧稼先》和《紀念白求恩》等。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地運用情感教育,就可以讓學生深入研究文章中的人、事、物、景等,去發現和體驗文章內容中蘊含的美。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
情感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時,還必須注意營造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化自己的情感。那么如何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呢?單憑教師的講解肯定是不夠的,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所以教師可以在氛圍的營造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較傳統的口述式教學和板書式教學來說,多媒體集聲、色、光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可為學生創設一種可視化的情感氛圍,將枯燥的文字內容以生動形象的視頻或者圖片形式展現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進而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閱讀《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關于濟南冬景的圖片,使學生們能夠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濟南冬天的景象。這樣,學生對文章內容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及感悟。又如,在教學《鄧稼先》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科學紀錄片,使學生體會到我國科學家敢于挑戰、不怕困難、嚴謹等種種珍貴的精神,在這樣的氛圍中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愛國之情,使其能夠熱切地盼望能夠像鄧稼先這樣的科學家一樣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利用多媒體為文章配上一定的音樂,如,在閱讀《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配上《時間都去哪了》這首音樂,喚醒學生內心對于父母的情感,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讓學生結合寫作將情感表達出來
在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情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寫一寫,以此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并且讓學生及時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也有利于改變學生作文空洞的現象,讓學生明白有感而發的作文才是充滿人情味的作文,才能讓人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一定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完《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與父親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說一說父親是否同樣留給自己這樣的背影,從哪些細節可以看出父親對自己深沉的愛。然后以此為主題寫一篇作文,這樣就可以在充分喚醒學生情感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讓學生將自己內化了的情感表達在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作文流露出的情感更能夠打動人心。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切實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能夠在深化自身情感的基礎上做出充滿情感的行為,從而讓初中語文課堂真切成為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徐樹力.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12(26):28-29.
[2]于曉敏.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