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要構成,它貫穿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想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品質、情感熏陶等都與閱讀有關。因此教師要不斷研究優化閱讀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理念下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發展。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語言運用、思維品質以及情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文中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出了幾點思考和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閱讀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為教學活動的方向正確指引,才能為教師選擇教學手段和內容提供參考。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較強的可塑性,是培養其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指學生學習結束之后,會有什么樣的表現能證明學習收獲。而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以及對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逐層提升的。比如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新課標中提出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學習默讀的目標,中段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默讀,高段學生默讀要有速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每個階段學生的目標要求,并根據目標要求開展有目的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爭吵》一文的教學中,文本主要描述了作者與克萊諦因為本子弄臟的問題爭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作者的心理變化,懂得同學之間相互寬容的道理。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本內容和任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理解嫉妒、緣故等詞語意思;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分角色朗讀;能夠找出描述“我”心理的句子,從文本描述中懂得同學之間互助友愛等情感。
二、統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核心,同時也決定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因此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選擇和處理。教師要注重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視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對文本的評論,文本作者的相關文章、與文本相關的題材等拓展閱讀。通過多個角度的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在《皇帝的新裝》教學中,文本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去拓展學生的閱讀層面: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或歷史中,有沒有類似皇帝新裝這樣的事情呢?有的學生說在歷史書上看到過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為了迎合趙高說了假話等。學生在聯系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或生活經驗回答之后,教師繼續引導:《皇帝的新裝》這個童話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了,但是到今天還一直敲打著人們的內心,對于文本中的大人,你想怎么勸誡他們呢?由此展開積極討論,教師要積極回應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不僅要注重閱讀的廣度,同時還應注重延伸閱讀的深度,加強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度。現行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比如四年級上冊的有自然景觀、觀察發現、中外童話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單元主題資源,加強文本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文本內容。
三、教學方法應參考教學情境
閱讀教學手段的選擇需要根據閱讀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在日常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有問答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表演教學以及游戲等方式。小學語文閱讀的文本形式多樣,那么不同的文本就需要不同的方法。比如兒歌用朗誦的方式,說明類的文本用多媒體展示,以寫人為主的可以運用討論的方式去總結人物的特征,記事的則可以利用合作學習、角色表演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此去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四、采取多元化教學評價
新課標中要求,小學階段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樹立學習的自信。在評價環節中,教師要恰當使用評價,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理性的正確價值觀判斷能力,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閱讀的動機、閱讀興趣、課堂表現等。針對學生每一次的進步,都應及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教師可以借助語言、肢體動作或表情,通過鼓勵和針對性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受到鼓舞的同時又能明確自身不足。也可以運用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進而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基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明確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注重統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去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姜航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研究[D].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