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摘 ?要: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尤其是特殊幼兒,他們是一群需要倍加關愛的群體。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狀況是幼兒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證。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開發,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幼兒健康狀況問題的存在和發生非常普遍和嚴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對于特殊幼兒,即單親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智障兒童等諸多因素導致的特殊兒童群體。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妨礙著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還給家庭、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創設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
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環境。它們是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被尊重,為集體所接納,自尊、自信,獲得成功,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變化。
環境對于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必須“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要能促進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幼兒園整體環境要安全、舒適、衛生、實用,園內裝飾和材料要考慮到色彩的選用,整體能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幼兒園利用自然環境,合理布局,符合幼兒審美。要在良好、舒適的環境中,引導幼兒自由主動探索世界,得到身心的良好愉悅發展。
二、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合力作用,所以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應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樹立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充分利用社區及幼兒園資源。同時幼兒園要開設專門的講座為家長提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社區的資源,做到資源共享。
當前許多家長由于種種原因,對“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概念十分陌生,因而對家長宣傳心理方面知識就變得必要了。再者幼兒和父母呆的時間長,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進而給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響。
三、通過游戲活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情緒。心理情緒能控制一個人的思想行為,這一點在孩子的身上體現的極為明顯。正常情況下,游戲可以使人心情放松,有助于外向性格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多組織孩子們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多一點成就感和快樂體驗,幼兒才會對幼兒園生活保持熱情,并產生積極的生活情感。
總之,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教師一定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孩子們交流,對孩子一定要言傳身教,慢慢地耳濡目染,孩子也會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此外,教師一定要對那些比較內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情緒不太穩定的幼兒多留意,對于每位幼兒的家庭背景要多了解勤關心,盡量避免孩子產生消極情緒。
參考文獻:
[1]沈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1).
[2]桑青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微[J].中國健康教育,2002(07).
[3]王麗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2(16).
[4]曾英.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3,(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