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伯江
摘 ?要:新課程標準越來越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明確要求小學科學課教學的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對身邊自然事物進行觀察,善于主動發現、提出、探究和解決問題。在小學科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此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及思維能力,促使學生養成善問、好問、愛問、的良好習慣。本文針對小學科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問題意識;培養路徑
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科學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綜合性與探究性,集自然現象、科學實驗、生活經驗于一體,對學生探究意識、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科學課程學習的首要步驟就是問題探究,其貫穿于課堂各環節,能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性。
一、合理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掌握的科學知識不多,但其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強,渴望探索科學世界與知識。為此,小學教師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這一特點出發,合理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善于提問、敢于質疑,促使學生形成質疑的學習習慣。具體而言,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索環節大膽質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提問機會,讓學生在形式豐富、內容充實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積累經驗,能及時且有效地感應身邊復雜的環境[1]。以《植物的生長變化》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后種植容易成活的植物,讓學生對新生命的養育過程有所感受,并針對自己種植的植物與老師或同伴進行交流,提出與植物生長相關的知識問題。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科學觀察環節提出質疑,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大自然。這是因為學生通過探索觀察會在頭腦中存儲許多信息,而大自然蘊含著豐富的知識。以《橋的形狀和結構》為例,教師在具體講述時可要求學生回顧自己日常生活中觀察過的橋,如旅游區的橋、公園或學校里的橋等。然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形成問題意識、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精神。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要注重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多說一些能讓學生產生親近感的話語,如:“老師認為這樣可行,你們覺得呢?”“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好嗎?”這樣學生才會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大膽質疑、敢于提問,將自己的創造才能加以充分發揮。以《溶解》為例,教師在具體講解環節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老師現在喉嚨不太舒服,想喝一杯熱糖水,你們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沖一杯熱糖水給我喝?學生對沖熱糖水相對熟悉,能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回答,如:用一個杯子倒來倒去,使熱水快速變涼;用筷子不斷攪拌;等等。在這種和諧、平等、融洽、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勇敢且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消除膽怯心理,獲得創新精神與問題意識的培養。此外,教師可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為依據,恰當制定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與提問欲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2]。如學習《有趣的浮沉現象》時,教師可以先準備好大小合適的潛艇模型,利用口令進行指揮,讓潛艇在水中升降起伏。學生通過觀察會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逐一進行解答,使學生在深層次思考中理解科學規律,提高探究問題能力。
三、注重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課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實驗教學,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路徑。學生通過實驗學習能對自然的奧秘進行探索,準確理解科學規律,獲得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當然教師在科學課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放大實驗步驟,引導學生把握問題細節,而不是簡單地歸納總結與記憶,這樣方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3]。以《燈泡亮了》為例,燈泡的亮度會隨不同的電路連接方式而有所不同,即便連接方法相同,燈泡的亮度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許多學生在學習環節對這一情況會感到疑惑,這時教師可以準確抓住變量條件,將電路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又如講授“筷子折了”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事先準備的裝有純凈水的碗筷,引導學生對水中筷子的折射現象進行觀察,讓學生明白基礎知識;然后適當穿插安全教育知識,使學生知曉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出河流的深淺,在未做好安全措施時不能下河游泳。
結束語:
綜上言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需要小學科學課教師立足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培養措施,如合理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注重科學實驗教學等。這樣才能讓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更好地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與科學規律,提高創新能力及問題意識,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雙.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J].讀書文摘,2016,(25):191.
[2]林玉民.淺談小學科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7,(29):97-98.
[3]井婷婷.淺談小學科學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上旬,2016,(5):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