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 要: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相比,學生會對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體現出更強烈的興趣,因此,不妨學會將數學活動與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
關鍵詞:數學活動;小學數學;融合
小學生年齡小,還未進入依靠自制力就能夠自主學習的年齡段,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對他們來說,在數學活動中進行數學學習,能夠讓學生感知到學數學是輕松的、有意思的,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么,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我們該如何將數學活動融入其中呢?
一、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應盡可能地淡化教師占據課堂主宰的角色,鼓勵學生間互相交流探討,主動探索,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雖然個體的智慧有限,但彼此分享,就會形成一股合力。當然,小組合作并不是為了人云亦云,隨性劃分小組即可,需要我們做到:首先,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通過對學情的深入了解,依據學習成績、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多重因素綜合考量,秉著引導學生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原則,實現共同進步。其次,分權至人,讓學生各司其職,保證人人有事做,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每個小組可設立小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等職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最后,教師要起到必要的引導作用,當學生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及時處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講授《圖形的拼組》時,我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基本圖形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拼組,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出色,每個小組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說出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意圖。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旦有了某種競爭激勵機制的約束,就會格外賣力,都力求為自己所在的小集體貢獻一份力量。因此學生表現得十分積極,各種各樣的圖形在他們的手中變換花樣,異彩紛呈,并且學生也樂在其中。
二、游戲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更是這樣。實現游戲活動與數學學習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化難為易,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于無形之中完成學習任務,而且能夠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在這一點上,教師也要注意:第一,選擇有助于教學的游戲去做,保證游戲有價值有意義。游戲活動并不是單純地帶孩子玩,而是讓孩子在玩樂中有所收獲,課堂效果也不是越熱鬧越好,而是喧鬧過后要有余音繞梁。第二,游戲會重新給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機會,樹立他們的自信,所以教師要多鼓勵這部分孩子,包括性格比較內斂的孩子,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以游戲為突破口讓他們重拾信心。第三,提前明確游戲規則,必要的話要演練游戲過程,避免課堂上出現因規則不清導致不必要的麻煩,浪費時間。
例如,小學數學階段,乘法口訣的掌握令很多學生頭疼。為此,我經常帶著學生做“快問快答”的游戲,當我說出任意兩個數字后,讓學生快速說出這兩個數字相乘后的結果,無需舉手就可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進行搶答。每個學生都想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展現出最好的自己,因此即使是無需督促,都暗自較勁,回家后及時溫習背誦乘法口訣,有時上課前也會看到他們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復習,或者是同桌之間互相提問。
三、實踐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
實踐活動是課內教學的拓展與延伸,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機會,將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真切地意識到數學并不是僅僅存在于課堂上的東西,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要想實現實踐活動與小學數學的充分融合,需要我們做到:首先,優化活動設計,豐富活動種類,與時俱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常帶給學生一種新鮮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其次,讓活動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廣闊天地。特別是學生進入了小學高段后,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組織能力,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還我們一個奇跡。最后,設計生活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后及時地運用到生活之中去,既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夠轉變學生的觀念。讓學生知道學數學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掌握一項基本技能,更好地服務生活。
例如,在講授《平均數》這節課后,我沒有使用教材上既成的數據為學生布置作業,而是就地取材,為學生創設了下列情境:“老師最近工作太忙,導致上周的測驗成績還沒來得及統計。今天剛好大家學了這部分知識,希望你們能幫老師算出大家的平均分。”于是,我將成績單上的名字處理后直接將數據提供給了學生,學生聽了,都覺得這項工作很新奇又很有挑戰性,信心滿滿,躍躍欲試。
總而言之,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不僅是新課改的需要,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只有真正實現,才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雁,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2).
[2]王春進,簡談綜合實踐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