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學榮
摘? 要:本文從農村地區寄宿制小學飲食安全中分析存在的普遍現狀,并從存在的現狀中因地制宜地找出相應的對策,即從學校的制度建設、學生教育、食堂管理、家長宣傳、社會力量等方面來闡述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現狀及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寄宿制;小學;飲食安全;現狀;對策
引言:
農村地區受居住環境、地理條件的限制,為了適應新時期教育的發展,農村地區普遍采用寄宿制教學。隨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的深入推進,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生活得以明顯提升,為農村地區學生的鞏固和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但是,由于農村地區在自然因素、家長因素、學校的軟硬件建設和社會因素,致使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事故頻發。飲食安全問題已成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安全管理中的突出的難點問題。因此如何做好飲食安全管理,已成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能否正常開展教育教學的關鍵。
一、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現狀
在全社會對安全需求日益上升的背景下,校園安全受到廣泛和深刻的關注。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關系到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農村地區由于受到當地的自然條件、群眾意識、學校軟硬件建設等方面的限制,使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隱患突出,營養膳食結構不合理,為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不可輕視的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現狀主要表現有如下各方面。
(一)自然因素
農村地區主要以高原山地、峽谷地形為主,山高谷深坡陡、交通不便,栽種的蔬菜受季節影響突出,當地生產的蔬菜無法滿足學校營養搭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管理。
(二)意識因素
(1)群眾意識。由于農村地區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文化素質落后,小農意識強烈,群眾栽種的蔬菜只能跟著節令的變化而變化,不能成規模的多品種種植。在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上,又受文化的限制和利益的驅使,大量、超標使用農藥化肥普遍存在。為農村寄宿制小學飲食安全埋下了根源性的安全隱患。
(2)家長意識。農村地區的家長同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安全教育的意識,對子女的關心更多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吃飽穿暖的意識層面,表現出來的主要是拿零花錢來代表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每個星期都有零花錢來買零食吃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至于孩子買哪些零食才安全健康則從無了解,甚至許多家長還不理解學校要求學生不準帶零食到學校的規定。學生吃了不健康的零食而生病住院的案例時有發生,更有個別家長會把孩子病的矛頭指向學校食堂的飯菜上。所以家長的意識淡薄,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飲食安全事故的發生。
(3)學生意識。小學生是未成年人,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才剛剛開始,了解和認識到的也只是片面的、點滴的。在學生的無法分清是非對錯,而家長的一再用零花錢來“關心”下,學生將吃零食當成是一種時尚,甚至學生之間還出現吃零食相互攀比的現象。然而學生獲得飲食安全方面的知識只有老師的講授,點滴的知識是無法改變學生面對老師時的誘惑的。這又給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管理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
(三)學校軟硬件因素
(1)學校硬件因素。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地區學校的投入逐年增大,特別是“改薄”項目等一批惠民工程的實施,大部分農村小學已經修建了寬敞明亮、干凈衛生的食堂,改變了農村寄宿制小學落后的后勤面貌。但由于農村小學點多面廣,有部分小學的食堂任然是空心磚、石棉瓦搭建的簡易食堂,遠遠無法滿足學校對安全、衛生的需求。洗漱洗澡設施、水源水池的消毒加熱設備實施、廁所的建設更是無法滿足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需要。
(2)教師因素。“校長是學校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安全工作負總責,分管安全的副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直接責任人,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抓好學校各項安全工作。”但是,受人力、物力、財力的制約,農村寄宿制小學教師不僅僅擔任教育教學一項工作,往往還承擔著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特別是學校中層以上的領導,許多時候要放下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工作去完成其他的雜事。久而久之,會讓許多校領導本末倒置,放下了最重要的包括安全教育在內的教育教學工作,去完成其他的工作。學校的飲食安全管理工作也就置于邊緣地帶,或是被動地接受上級的安排,被動地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
(3)食堂工作人員的因素。“在我國中小學校中,食堂工作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食品衛生知識,不能達到國家對當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規定的各項標準。”農村地區寄宿制小學的食堂工作人員的問題更為突出。“他們大多是學校招聘的臨時人員(以當地農民為主),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再加之并未經過正規的衛生知識培訓,導致工作人員并不了解食品衛生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食品安全操作不規范成了普遍現象。”
二、農村寄宿制小學安全管理的對策
要讓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安全、順利地開展,學校飲食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成立飲食安全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
校長要根據飲食安全管理的需要,結合本校實際,成立學校飲食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領導和管理學習愛哦飲食安全。組織安全領導小組,集全校教師的智慧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學校飲食安全管理制度,讓學校的飲食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二)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學校要組織教師和食堂工作人員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讓教職工知法、懂法、依法。
(三)加大對學生飲食安全教育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在校連續生活少則五天,多則二十二天,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能否安全、健康、快樂地生活是學生能否安心、用心學習的主要保障。要使學生安心、用心地學習,抓好飲食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利用安全教育課、國旗下講話、班隊會活動、黑板報、安全生產月活動、視頻等方式寓飲食安全教育于課堂教育教學內外,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飲食安全知識,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每天洗臉、洗手、刷牙、洗腳,經常洗頭、洗澡,勤換衣服、勤洗被褥,保持教室、宿舍衛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喝生水、不亂吃零食的良好飲食習慣,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在學校學習、生活。
(四)加強食堂管理
(1)嚴把采購關。近年,學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購已基本實現全縣集中統一采購。但是蔬菜卻很難做得到統一采購。其原因是蔬菜專業合作社由于受規模的限制,不可能分布在學校易于采購的地方,家庭戶生產的蔬菜的安全性又很難得到監管。目前農村寄宿制小學蔬菜采購主要由集中向蔬菜批發商采購和向農戶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方法。所以學校要嚴把采購關。首先,要和能集中供應的蔬菜批發商簽訂供貨安全協議書,并索要供貨商的有效證件和聯系方式,確保供應的蔬菜的安全性。其次,向能供應學校時令蔬菜的家庭戶索要身份證件和聯系方式,要求售主要在學校采購單上簽字按手印,同時要向售主宣傳農藥化肥的使用標準,并告知售主農藥化肥殘留的危險性。
(2)嚴格遵守食品儲存規定和食品加工操作規程。食品采購結束就要入庫存放,按照食品儲存必須要分類、分架儲存的原則進行儲存,儲存要“離地隔墻10cm”。儲存倉庫要做到防鼠、防蟑螂、防蠅等。食品原料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食品加工環節重點在蔬菜的加工,加工前要先對蔬菜進行采摘,再進行清洗、切形、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漂洗,最后才炒、煮。“食品在烹飪后至學生食用前一般不超過2小時,若超過2小時存放的,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農村寄宿制小學一般不具備食品二次加熱的條件,所以食堂工作人員要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合理計劃加工食品的時間,一般控制在離學生就餐半小時的時間內加工好食品即可。學校要嚴格執行試餐制度,加工好的食品要經過學校領導和炊事員共同提前試餐,確保所加工的食品安全、營養、可口后方可讓學生食用。
(3)嚴格執行食品留樣制度。“根據《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保證食品衛生安全,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及時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我國建立起了食品留樣制度。”學校要安排專人負責每餐所有食品進行留樣,“每餐每樣食品必須按要求留足100g,分別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必須作好留樣記錄:留樣時期、食品名稱,便于檢查。留樣食品必須保留48小時,采集完成后應及時存放在5℃左右的冷藏條件下,保留48小時以上。”
(4)加大對食堂工作人員的管理培訓。由于農村寄宿制小學食堂工作人員基本上是當地農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對他們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求食堂工作人員必須取得健康合格證;然后要對他們進行《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同時要對他們進行設備操作、食品加工流程等知識的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期間,食堂工作人員必須做到穿戴清潔的白色衣帽和口罩,頭發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不得涂指甲油,不得佩戴飾物,不吸煙,每天做好晨檢、午檢。在崗期間學校要利用各種途徑,組織食堂工作人員參加各種廚藝培訓,提高食堂工作人員的廚藝,讓他們加工出來的食品在安全、衛生、營養的同時花樣多,使食品的色、香、味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吃學校的飯菜,愛上學校,愛上學習,把在學校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五)做好校園消毒工作
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長時間集中在一起生活,使得學生生活的衛生比較差,所以必須要對校園進行消毒。學校要做到每天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宿舍、教室、餐廳等場所進行消毒,同時要對排水溝、垃圾桶、垃圾坑、廁所等容易滋生病蟲害的地方進行消毒。食堂工作人員要每天都對學生碗筷和炊事用具進行消毒,確保學生生活和學習環境干凈衛生。
(六)做好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農村寄宿制小學所面對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飲食安全意識淡薄,所以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會和家訪等方式向廣大家長宣傳飲食安全方面的知識。要讓家長了解和認識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了解學生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情況;了解農村小賣部里零食的危害性;讓家長認識到關心子女的方式可以有多種;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健康高于一切;讓家長有目的地去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七)取得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幫助和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鼓勵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各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在召開相關會議和進村入戶工作時要將學校飲食安全向各村組組長和廣大群眾大力宣傳,讓廣大群眾了解和認識農村寄宿制小學飲食安全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門要幫助各農村寄宿制小學培訓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讓食堂管理人員有管理的知識,讓食堂工作人員掌握應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學校飲食安全工作做好必要的保障。農業部門要向群眾宣傳農藥化肥的使用知識,讓群眾正確、安全地使用農藥化肥。工商、質檢等部門要對學校周邊小賣部的食品進行檢查、監督,讓學生購買到放心的食品。衛生、防疫等部門要指導學校對學生的疾病預防、衛生消毒的鞥知識的培訓。從而從源頭上杜絕飲食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管理是一項事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能否正常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農村地區教育是否健康有序地發展的重要基礎。學校只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把學校的飲食安全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連同家長、社會做好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飲食安全管理,農村小學教育才能得以健康發展、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安全管理標準化》? 林鴻潮 主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4年3月第一版P81? P273? P274? P275? P278.
[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第一版?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