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銀
摘??要: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也比較枯燥乏味,導致很多小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針對這樣的學習現狀,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立足于實際,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實施趣味性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筆者現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簡要談一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能夠吸引他們的無非有趣的東西。因此,對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而言,實施趣味性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那么,具體該如何落實呢?
一、利用游戲教學,實現寓教于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這樣。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做游戲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我們不妨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將游戲融入數學教學,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又能夠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選擇那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游戲教學法的目的是促進教學,而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所收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其次,擴大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特別是那些興趣不足、學習困難的學生,以游戲為契機重新給他們機會體驗數學的樂趣;最后,教師起到引導作用,保證游戲效果。學生畢竟還沒進入到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年齡,做游戲時很容易造成課堂紀律混亂失控,違背游戲教學的初衷,只有教師及時引導,出現問題立馬解決才能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
例如,幾乎每堂課課前我都會帶領學生做“快問快答”的游戲。雖美其名曰“游戲”,實質是帶領學生溫習學過的知識,問答的內容為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問題提出后,知道答案的學生不必舉手,可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回答,比一比誰回答得又快又準。學生的好勝心極強,都想在老師和同學的面前好好表現自己,所以課后即使不用督促,學生也會養成按時復習的好習慣。數學課前還會看到學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復習,或者同桌之間互相提問的情景,學生對這個游戲也是樂在其中。
二、借助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的吸引力
要想打造趣味化課堂,首先要營造一個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與傳統授課相比,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更具有吸引力。豐富多彩的畫面、生動形象的動態演示、通俗易懂的情境創設都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當然,要想實現多媒體的最大價值,需要我們做到:第一,學會借助多媒體進行導入。精彩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一半,大屏幕上出現的富有吸引力的內容,將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從事的娛樂活動中迅速轉移到課堂中,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在課件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比如在課件的角落插入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第三,根據教學需要進行調整,不要將課件制作得過于花哨,以防喧賓奪主。總之,關于多媒體的使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力求揚長避短,增強課堂的吸引力。
例如,《平移和旋轉》這節課的相關知識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是一只“攔路虎”,特別是形象思維能力較差、不善于聯想和想象的孩子。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演示未嘗不是一種辦法,但面對大班額人數多的班級,也有著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局限性。因此,借助多媒體來進行動態演示,能夠將其完整的過程清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降低學習難度。
三、結合生活教學,感知數學樂趣
低年級學生閱歷有限,課堂上能夠引起他們共鳴的話題莫過于他們最熟悉的生活。結合生活來進行教學,會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認識,使學生明確其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學數學也是為了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一來,會讓學生知道學數學是有意思的,從而由“要我學”的狀態轉變為“我要學”,離趣味性教學的實現也將更近一步。這需要我們做到:首先,深入了解學生生活,知道所教授年段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他們的興趣傾向,做到心中有數;其次,精心備課,挖掘出教學內容中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的部分,盡可能地將復雜難懂的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轉換出來,更易于學生接受;最后,融入生活元素,實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例如,在講授《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我就地取材,將一些日常用品搬上講臺:書本、筆袋、足球、手表等明碼標價,并準備了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作為道具,布置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交易。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享受到獨立購物的成就感,并且在計算商品價值、找零等環節中落實所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
結束語:總而言之,只有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是輕松的、有意思的,才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趣味性教學不僅讓師生共同遨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之中,而且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英,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9).
[2]陳少明,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神州,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