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摘 要: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管理干部。作為教師,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相比,一般不承擔教學任務,其育人功能蘊含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作為管理干部,其崗位職責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輔導員的這種角色定位對于學生來說是種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他們以往接觸的任何教師,使其在如何處理與這種不教課的教師的關系方面出現困惑,而對于輔導員個人來說,在自身定位時易出現重管理、輕教育的偏差,常常表現為更像管理人員而非教師,故而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呈現出其獨特性,成為高校師生關系中最為特殊的一種類型。
關鍵詞:輔導員 師生關系 校園文化
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主要、最根本的一種關系,而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改革,高校所處的環境和內部的管理方式不斷變化,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間的師生關系作為高校師生關系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也隨之出現了變化。
一、輔導員與學生的師生關系的特點
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管理干部。作為教師,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相比,一般不承擔教學任務,其育人功能蘊含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作為管理干部,其崗位職責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輔導員的這種角色定位對于學生來說是種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他們以往接觸的任何教師,使其在如何處理與這種不教課的教師的關系方面出現困惑,而對于輔導員個人來說,在自身定位時易出現重管理、輕教育的偏差,常常表現為更像管理人員而非教師,故而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呈現出其獨特性,成為高校師生關系中最為特殊的一種類型。
大學生處于實現預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高校是其由家庭和同齡群體走向更廣闊社會的緩沖地帶,而輔導員是高校承擔大學生社會化功能的重要力量,作為大學生的“重要他人”,通過自身工作,指導學生的政治態度、人際交往、心理健康、學業發展、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學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將社會的準則和要求轉化為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推動大學生預期社會化的完成,為大學生走向未來社會做好必要準備。輔導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增進學生對學校的感情、維護校園和諧穩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輔導員與學生的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輔導員與學生的師生關系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輔導員的權威下降,學生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不認同,對輔導員不尊重、不服從;輔導員對學生的整體價值觀不認可,認為學生素質下降,缺乏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
1.高校學生管理機制的制約
高校擴招使得在校生人數激增,輔導員與學生比例失衡,許多高校的師生比遠低于教育部24號規定的1:200。輔導員作為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礎環節,需要完成學工、團委、教務、院系等學校多個部門安排的工作。沉重的工作壓力使得輔導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同學生深入溝通交流,缺乏發展親密、友好師生關系的基礎。高校學生管理中盛行科層制的官僚主義,師生關系處理中存在教師中心傾向,教育方式偏好說教、灌輸和強制,管理目標追求“穩定壓倒一切”,“民主”和“人本”停留在口號,缺乏人文關懷,看似秩序井然,實則危機四伏、缺乏活力。
2.輔導員的個人因素
部分輔導員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和學生管理理論的學習,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思維僵化、接受新事物慢,難以受到學生的尊重和認同。角色定位不清晰,職業認同感不強,工作虛化,過于強調形式而缺乏實質內容,工作成效不足。將自己視為權威,為了維護穩定,完成上級任務,甚至采取軍事化、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學生的排斥甚至反感。
3.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表現出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特點,受社會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個體意識,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擺脫了過去學生對老師的絕對崇拜,希望獲得老師的平等對待與尊重。由于他們多為獨生子女,又往往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團隊合作能力差、內心敏感脆弱、叛逆心強等問題。輔導員作為弘揚國家意志和主流社會價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難免與追求個性的學生之間存在文化沖突和代際沖突,如果再以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權威姿態對待學生,更會加劇師生關系的緊張。
三、構建輔導員與學生良好師生關系的對策
1.改革高校學生管理機制
高校必須反思、調整學生管理中行政化、不合理的制度,簡化學生管理機制,將學生管理由外在控制變為內在疏導,將校本位管理變為生本位管理。全面關注學生生活和學習,加強學生在學校事務中的參與性和話語權,使學生感受到作為成年人和平等個體的尊重。提高輔導員與學生的師生比,對輔導員工作進行“減負”,協調輔導員與專業課老師、行政管理人員的關系,明確輔導員工作職責,將非輔導員職責范圍的工作還歸各部門,保障輔導員有充足的時間投入育人工作。
2.提高輔導員的育人能力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門學問,輔導員必須是既了解學生所學專業、又懂思想政治理論和學生發展指導技能的專業人才。要在高校建立與輔導員工作性質相匹配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完善輔導員崗位選聘、職稱評定、評價激勵、進修發展機制,促進輔導員職業化、專家化建設,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穩定工作隊伍。
輔導員個人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培訓和交流,提高理論與科研水平,將理論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提高教育和引導學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樹立在學生中的權威,從而增強對學生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變灌輸說教為言傳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
3.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高校應當通過有效發揮網絡、報刊、宣傳欄等輿論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師生溝通的渠道,拓展師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營造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