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紅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發生了形式上的根本改變。這種宏觀上的教育體系和考核方式的改變,會對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帶來很多細節而具體的改變。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也需要在教學思路和教學組織形式上進行調整和優化。本文從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入手,以新高考模式為背景,探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如何進行優化和完善。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引言: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在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應對新高考制度的變化,提出有效的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是現階段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研究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新高考制度的實施意義
(一)提升人才篩選的公平性
文理鮮明分科的傳統高考模式,雖然在課程教學的專業性上有一定的保障,但從實際出發來講,也使得相應學科的人才篩選體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當新高考制度中將自選學科的考試實現了自由化的選擇模式,從學生的角度上來講,更有利于其按照個人的能力偏好的學習狀態選擇適當的科目參與考試。這有利于在各個方面人才充分發揮出其長處,或者公平的人才篩選機會。這種優勢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社會的人才選拔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
(二)提升學生自主選擇和學習的空間
三門可以在高考時自選的科目,是體現出學生學習中的自由行性的最為典型的表現。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這充分顯示出現代教育對于學生的尊重。從本文探討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來說,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通常情況下可用的教學模式為走班制教學。這種課堂形式不動,教師進行調整變動的形式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合理性。另外,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也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的合理路徑。從某種程度來說,新高考制度的變化,也是激發課程教學前進和完善的動力。
二、新高考制度下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從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性質上來看,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還是影響實際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是優化高中階段的思政課程教學效果的根本路徑。從具體的落實方法上分析,要想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能力,需要從教師的思想意識、教學方法、教學創新思維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提升。首先,學校方面應當積極組織思想教育課程的教學意義和教學目標內容的講座和交流會,讓教師對于這門課程教學開展的意義和目標進行明確。隨后,再從教學方法上進行優化和完善,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需要選取適當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例如,在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公民的政治生活》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把握住相關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普遍性,通過應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將例如公民投票選舉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操作,讓學生明確公民對于政治生活的參與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而對于例如《經濟學常識》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則應當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于部分有自主學習需求和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上比較擅長的學生,從基礎入手,提高講解經濟學常識的深度和難度,而對于其他傾向于常規學習需求的學生,則主要以淺層次的經濟學常識內容為教學主題。這種根據教學內容有所區分的具體教學組織形式,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教師具有相對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并在教學組織和開展中具備靈活性和創新性。
(二)提高課程教學的管理能力
關于課程教學的管理工作開展,也是為了適應新高考的需求。而管理工作的重點,在于輔助學生在課程選擇的環節有一個明確科學的路徑和目標。根據新高考政策的3+3課程考核模式,具體的自主課程搭配選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對學生來說,單一的自主選擇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和學校方面在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中,應當將重點工作放在輔助學生更好地做出課程選擇上。且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參考相應的大學課程體系模式,從而觀察和總結出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與部分大學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學生更為科學有效的選擇提供支持[2]。另外,教學管理的工作內容中,還包括了一部分對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效果檢驗的管理。教學效果的檢驗,是確保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的必要手段。學校方面應當注重豐富教學檢驗方法,提升教學檢驗的力度,從而確保在完成了教學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組織與教學狀態符合新高考的要求。
三、結束語
總的來講,新高考制度的頒布是我國教育體系工作開展取得進步和完善的一個重要體現。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來說,新高考制度是這門課程進行改革創新的契機,同時也意味著課程教學面臨一定的挑戰。學校和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新高考制度的內涵,才能確保教學改革與之進行合理匹配。
參考文獻:
[1]趙延嬌.新一輪高考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學生主體作用的問題、成因和對策[J].祖國,2017(4):215-216.
[2]施佳友.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思考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