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摘 要: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法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而精準案例最多的是運用在營銷學中,但在經濟法的教學中也可以加以運用,并且相對于傳統的案例教學,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最終呈現出的教學效果也明顯更加精進。所謂精準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配合相應的理論知識,提供更加準確、更有適應性、更新穎的案例,即能夠從精準的案例中,體會到理論的應用,感受理論與運用的契合性和靈活性。精準案例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案例教學,是一種細分,但傳統的案例教學更加寬泛,一個案例中可能運用著多個理論,但是精準案例更加窄化,但一個理論配合一個案例,更易于學生去理解和界定,而不需要在案例中去搜尋。當然,精準案例教學與傳統案例教學不是一個取代與否的關系,而是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相互配合的關系。在綜合型的學習與考察中,傳統案例教學更加適合,但是在具體的課堂講解中,精準案例教學則更能夠體現出針對性。
關鍵詞:經濟法教學;精準案例;教學策略
引言
經濟法學以國家協調經濟運行活動中產生的特定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在經濟法學教學中應用精準案例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以案例教學方法為主要研究視閾,闡釋案例教學方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分析經濟法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方法的要求,進而通過學生評價分析案例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效果,提出在經濟法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提高效果的路徑。
1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
經濟法是國家調整經濟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整個法學體系中具有重要法律地位,因此,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經濟法課程。對經濟法的研究主要通過觀察研究大量的經濟法規現象,掌握經濟法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經濟法基本理論分析、解決具體問題。但目前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如課時較少(周課時為2課時),內容分散(包括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價格法》《房地產管理法》等眾多內容),理論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法律規范本身內容龐雜,條款眾多,理論知識豐富,學科交叉特點明顯)等,因此嘗試在經濟法課程中引入案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法律規范,熟練運用經濟法法律知識,培養實踐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經濟法課程講授成理論與實踐結合、整體與細節并重的課程,增加課程的互動性和授課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案例的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啟發學生反思和追問,而這種思維模式在如今的大學教學中是必要的,也是有所欠缺的。
2經濟法教學中的精準案例教學策略
2.1打破課堂束縛,從課內走向課外
經濟法精準案例教學的展開,不僅在于理論與案例的結合,也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對理論的靈活運用,對理論的核心與社會生活有明顯的感知和敏感度。這就要在精準案例的教學中,打破課堂的束縛,將知識的學習,以教學效果為核心,從課內走向課外,并且最終回歸課堂。為此,各院校的法學教研室要做好拓展“第二課堂”的規劃,用好現下校內的模擬法庭,以及校外的法庭資源。一方面,教師要能夠把搜集到的一些精準案例,引導學生在模擬法庭上去“還原”,依據法庭的人員設置,在學生中間做好“分角色表演”的工作,然后依據課程理論,由學生進行審判宣判,教師最終再發揮最后的指導和講解的作用,對不足之處加以糾正與補充,對突出之處加以重點表揚。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要用好校外法庭的資源,首先可以邀請法院中的工作人員,到校內開展講座,配合經濟法的精準案例教學,拓寬學生的學習和接觸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可以組織學生去一些涉及到經濟法的案件中去聽審,提高學生對理論實踐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更鮮活的理論案例,對學生以后的知識運用提供支持。
2.2認真抓好案例教學中的各項組織實施工作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舉例法、設疑法等具體方法來組織實施案例法的教學全過程。一是舉例法。這是案例教學法中運用最廣泛但也是最初級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經濟法教師在課堂中為說明經濟法相關理論、制度而聯系現實中的經典案例,從而讓學生運用案例理解法律規定,實現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目的。比如,在講解《商標法》時,可舉“瀉停封”牌瀉藥、“臟止依”牌衛生清潔用品等和名人姓名諧音的商標違法案例。二是設疑法。主要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典型案例,針對相關知識點設置疑問,讓學生通過分析相應案例,回答教師的疑問,再由教師答疑解惑,實現掌握知識之目的。三是辯論法,主要是讓學生模擬法院審案情景來處理相關案例。這一方式不僅便于教師講解相關法律理論,而且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應用理論知識。四是旁聽法。主要是配合授課的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旁聽。這一教學形式的實施需要高校教學部門與司法部門共同進行。
2.3加強案例教學討論,制定激勵機制
由于案例教學剛進入經濟法教學課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初必然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順利達到案例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實時注意課堂氛圍,以及學生的表現狀態,積極正確引導,加強案例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討論,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加強討論環節的學習考核比重,促進學生課前積極預習、課中積極討論、課后及時總結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制定配套的積極討論和思考交流的激勵制度,通過一些物質獎勵有效帶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充分發揮出案例教學的優勢。還可以將課堂表現作為成績考核和學習能力的考核指標之一,協助教師順利實施案例教學,學生順利配合教師教學,完善經濟法教學方法,推動經濟法教學改革。
2.4重視“大案例”的使用
大案例是指司法實踐案例之外的典型案例,畢竟經濟法各個體系之間的具有密切的聯系,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可以采用大案例的形式綜合各方面的知識對經濟法進行學習,例如使用國際金融界非常著名的羅斯金融危機事件,通過對該事件的分析可以掌握大量的經濟法方面的知識,從而對經濟法進行更加科學的學習。大案例的使用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將經濟法理論中的各項知識進行匯總,解決知識學習較為零碎化的情況,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使得整體知識體系進行匯總,從而結合實際需要建立適宜自身發展的知識體系結構。
結語
綜上所述,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教學之中,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分析以及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加深對學生知識點的理解,而且還能促進經濟法教師專業能力之提高。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置身于實踐活動當中,從而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經濟法律的運作全過程,從而激發出學習者們的積極參與意識以及主觀能動性,讓理論與實踐能夠更為緊密地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探索與創新案例教學的主要內容、方式方法等,讓學生們都能從案例教學中真正受益,起到提升案例教學法成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健.論經濟法教學創新模式與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與機制建立[J].經濟研究導刊,2018(35):55-57.
[2]高凌霄,崔昌璽.關于經濟法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1):170-171.
[3]劉艾莉.論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設計的科學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