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
摘要:在當前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教師應學會在課堂上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中海量的資源,帶給學生們一定新奇的體驗,為學生們建立一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技術;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應為學生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習慣,妥善利用各種技術資源,如信息技術,為學生建設一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在課堂上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而不進行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了大部分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卻不注重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學生對于知識,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困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對于當前的傳統教學觀念進行改革,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從而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初步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人民幣,并能學會合理應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在在生活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本節課所要講述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去商場時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開展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系統展示數學知識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無法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串聯在一起,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在頭腦中構建一個數學結構網絡,讓學生自己可與厘清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會合理應用。板書作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一定的優點,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枯燥無味,圖形演示并不適用于在板書上體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成課件,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于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抽對稱圖形”這一教學內容時,對于學生來說,利用板書的形式,教師需要耽誤很長時間進行繪制圖形的工作,而且繪制出來的圖形也并不利于學生觀看,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了,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給學生展示,系統地展示這一章節的知識點,給予學生直觀化的印象。
3 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深化學生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是比較簡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降低學生學習數學時的陌生感,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得到一定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垂直與平行”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明確開展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實際用處,通過給學生講解直線和角的知識點,為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打好基礎。對于 “垂直和平行”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來說,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概念,可以理解這具備一定抽象性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助,讓學生以一個直觀化的角度看待本節課的學習,降低本節課學習中的抽象性,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4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自主探究
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學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這一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開展探究,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探究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有一個確定的學習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是團結合作的方式,開展本節課的學習。利用這種方式,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建設一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驗算推導公式,對于學生來說,經過自己動手推導得到的公式,并單純地背誦更有效果,更容易讓學生記住。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當前發展勢頭正猛的信息技術,發揮其作用,為學生提供海量資源,降低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將數學知識以一個直觀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點亮孩子們的課堂[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 2007.
[2] 靳慶洋.如何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A].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9.
[3] 袁福華,劉明春,謝英堯.改善信息技術在初中課堂應用問題的有效策略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五卷)[C].2018.
(作者單位:四川省營山縣消水完全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