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為本的審美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從而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讓美在課堂中流淌,讓情在學生心中徜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審美能力; 策略;
一、把握誦讀,體驗情感美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能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畫面,讓學生形成審美感知。”美讀,可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文中的意蘊和情味。如在學習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這首詩集語言美,音色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為一體。如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這首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呢?當學生大體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后,讓學生再去讀讀這首詩,然后提問:“你覺得這首詩美嗎?美在哪兒?”學生爭先恐后地說了景色美,用詞美,讀起來像在唱一首歌……學生說出了這些美,實際上都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我說:“這么多的美組成了這膾炙人口的詩,讓我們把這些美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朗讀著,或感傷或優(yōu)美或豪邁,在朗讀中,他們默默地享受著其中的情感美。
二、放飛想象,拓展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所達到的一種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對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學生心理的共鳴,要領會意境,就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作者所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體會其中的美。如教學《月光曲》一文,在引導學生領悟貝多芬創(chuàng)造樂曲的經(jīng)過這一段時,借助平緩柔和的語調(diào),對描寫環(huán)境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再結合畫面與月光曲的曲調(diào),啟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置身于文章描繪的情境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流瀉,萬物披紗,貝多芬手按琴鍵,琴聲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風在傾訴人間諸多不公。月光如此美麗,兄妹倆的家卻如此破舊,兄妹倆如此熱愛音樂,卻買不起一張音樂會的入場券,即便如此,他倆對音樂的熱愛卻絲毫沒有減退,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依然如故……想象之后,又輔之以深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感情朗讀,把學生帶到波濤洶涌的大海邊,領略大海的雄壯之美,從而領會樂曲旋律的變化,體味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心潮澎湃,體會文中無窮的意境美。
三、仔細推敲,欣賞語言美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體味語言。可見,閱讀教學的感悟關鍵還是得通過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來實現(xiàn)文本、作者、學生、教師之間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鳴,知識的共識。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仔細推敲,細細品味,感悟并欣賞其中的優(yōu)美語言。如《荷花》一文中有這樣一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個“冒”字就把荷花寫活了,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牢牢抓住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冒”字,讓學生細細揣摩、靜靜分析,讓學生品出的不是靜止不動的荷花,而是生機盎然的荷花。
四、認真對比,體會形象美。
我們都知道,只有深入的理解課文才能打好審美的基礎,而對比又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美與丑的強烈對比,讓學生不斷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少年閏土》這篇文章,魯迅筆下的知道無窮無盡的稀奇事的少年閏土和知之甚少的少年公子的兩種形象,就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握住少年閏土知道海邊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與少爺們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進行比較,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知識豐富的農(nóng)村少年,而少爺們只不過是一群孤陋寡聞,鼠目寸光的紈绔子弟。通過強烈的形象對比,在學生的心目中一個健康活潑,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躍然紙上。
諸如此類的優(yōu)秀形象,還有很多有偉人有平民,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代的,有現(xiàn)代的……美麗紛呈,各具特色,而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過對立的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nèi)心,客觀與主觀,形象與本質(zhì)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判斷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可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學,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情意濃濃中,受到美的熏陶,讓美始終在課堂中流淌,讓情始終在課堂中徜徉,讓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與途徑[J]. 袁曉莉. 語文教學通訊. 2018(30)
[2]小學語文教師文學審美素養(yǎng)探究——以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師為例[J]. 劉海英. 才智. 2018(27)
[3]試論如何在語文課堂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意識[J]. 陸雪芬.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