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清
摘要:政治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熱點新聞事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內容以及我國政治常識。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創設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教學形式,從促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理解與吸收,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
高中政治學科的定位即對學生進行智育和德育的雙重任務,是教學內容得以全面開展以及深入實施的主要渠道。但從教材的整體教學設計來看,分為經濟類教學、政治類教學、文化類教學、生活類教學,可謂涉及到了現代文明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鑒于此,我們就應當通過創新的教學形式,來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淺談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時政案例導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另一關鍵點還在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這一豐富性的所指,是指教學內容的鮮活性和靈活性。對于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而言,包含范圍頗廣,并非單調、單一,因此,不存在教材內容匱乏的現象,只是因為教材所收錄的內容只限定于對特定知識點的教學,所以,對于性格、思維活躍,政治認知和敏感度較為欠缺的高中生來說,表面顯得刻板,利用時政案例作為課堂的導入,能夠極大地充實教材的鮮活性,使學生在時政熱點的案例與教材的串聯中,找到思考的方向和著力點,為政治教學效能的提升做出良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這一課時,筆者則利用時下發生的實際案例引入課堂對相關內容作出了教學。如:在對商品流通的含義、紙幣發行的規律以及如何正確對待金錢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時,筆者額外引用了阿根廷國家發生的嚴重通貨膨脹事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擴從。阿根廷政府多年以來,通過大量印鈔為政府項目籌資以及對人民所需基礎產品進行過度補貼,造成了國內常年的通貨膨脹;再者,在其國內獨特的“選舉經濟”影響下,政黨拼命拿錢討好選民,造成人民沒有充足的動力去進行正常的工作,導致經濟環境頹廢,而政府又只能循環往復的印鈔等等。這一系列的時政案例為課堂的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學生通過對這些課外那里的了解,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貨幣等相關的知識點,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二、結合問題教學,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課堂提問教學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點就是問題的表述,尤其是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堂中,有些定理的解釋與生活中的用法是不同的,比如經濟中的“貨幣”和生活中“錢”的概念。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優化我們的問題表述,讓學生能夠清晰地分辨出這些概念與生活中所代表的不同職能,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力。
例如,在教學《生產與經濟制度》這一課時,我們在進行提問時就需要注意對類似問題的區分,比如:經濟制度與基本經濟制度的共同點和區別,在提問時,我們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大家說說經濟制度的定義是什么?”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我們繼續提問:“如果我們在經濟制度前面加上‘基本’兩個字,請大家說說它的定理和與經濟制度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問題表述,讓學生在我們進行提問時就意識到兩者的不同,從而對這兩個易于混淆的概念能夠完美區分,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
三、挖掘生活內容,強化學生政治理解
要想實現政治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就要向教學內容開放性和多元性的方向不斷努力和發展。并且,教師要明確教材是很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要挖掘生活中的政治元素,將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相關政治的內容也應用到政治課堂中來,并且,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為學生講述抽象的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利用政治知識探討社會問題和看待社會現象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理解,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貼著“夏裝全場打折”“大特賣”等字樣的商場,通過生活化的內容講解供求和價格的關系,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明白供求會影響價格的理論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起了政治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由此可見,挖掘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不僅強化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學,是符合政治教學發展趨勢的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為基礎,挖掘有效的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有效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掌握應用政治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進而完成高效政治課堂的創建。
參考文獻
[1]黃存才.略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102.
[2]吳析宸.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時間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