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晴
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化中職教育就是要根據市場的客觀需求針對性地研發教學課程。中職職業教學中的基本導向是以培養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技能型學生為主的教育機構。現階段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也促進了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認為在中職教育中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職教育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重大突破,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但是就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模式來看,依舊不容樂觀,我認為有兩點:一是職業教育課程引導方面,中等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聯系極為密切,但是有些中職專院校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忽視市場導向,其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落后,沒有突出自身特色,不能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就業的需要來設置專業、組織教學,從而導致專業體系不樂觀。二是對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動向把握不明確,在課程研發體系上只是注重學生數量而并沒有注重學生學習質量,職業教育落實、技能的培養也無法緊追時代潮流,這種現象已經對中等職業院校的健康發展造成致命傷害。
二、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意義
市場的客觀需求導向是深化職業教育內容的重要基礎,通過職業教育的轉化將人才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以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是從職業教育的特性上來看,職業教育是以注重培養學生基專業能力和專業基礎的重要教育模式,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能夠帶動中職教育的核心。其次從職業教育的發展上來看,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能夠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注重某一所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當某一所職業院校聚焦了更多人的目光時,職業教育便會有更好發展。
三、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要求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在學校定位上,一定要注意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用人需求的變化。培育優勢專業,實行多層次辦學的方針,以適應市場對人才的不同需要,增強學校適應環境的柔性。
(二)以社會需求為背景
以社會需求為背景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社會需求量的反饋是推動中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職教育中必須將社會需求的客觀因素考慮在內,從而使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更適合現代化的社會發展的背景。如,中職教育要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德育體系,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行政管理教師,如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已明確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這就要求無論是高校的哪個部門在新時期背景下都要將育人價值放在首位,學校方面要組織教師系統性的學習,從而保障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落實到中職校園的各個方面。
(三)以合作辦學為要求
以合作辦學為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中職院校要深化中職教育中校企合作辦學這一重要元素,從而保障中職教育能夠與市場導向相統一。
如:校企合作中校方要深化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圍繞學生——校方——企業三個核心點展開教育培訓,在充分尊重學生和企業雙方的意愿后,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培訓,同時校方要作為第三方的保障平臺,維護學生與企業共同的利益追求,注重培養學生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從而最大化地滿足企業要求,滿足市場化的最終需求。
綜合所述,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的中職教育是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形式,要改變其出發點和落腳點,中職教育一方面要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一方面也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要求培養全能型的技術人才,最大化地滿足市場的客觀需求。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