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熱?阿里木
摘要:明朝的廠衛制度作為當時的特務監察機構,與中央監察體系和地方檢察體系共同組成了明朝的監察體系。廠衛制度雖然僅僅是明朝監察體系的一部分,但是其對我們研究現在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借鑒不容小覷。本文首先簡單描述明朝廠衛制度的發展,其次分析廠衛制度與即將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異同,最后討論了廠衛制度對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借鑒。
關鍵詞:明朝;廠衛;監察
一、明朝廠衛制度的發展
縱觀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在明朝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權達到了一個空前發達的程度,眾所周知的特務機構——錦衣衛、東西廠和內廠就是最明顯的一個標志。
1.錦衣衛
錦衣衛成立于1382年,是明王朝朱元璋為了加強專制統治而創設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設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監察官吏,明太祖對官吏的清廉要求超過其他所有朝代,他深知腐敗的官吏就是國家的蛀蟲,所以他要用各種手段來治理貪官污吏。歷史史料記載:錦衣衛權勢過大,貪贓枉法還會受到皇帝的特殊保護,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間接的將明朝推向滅亡。
2.東廠
東廠,全稱“東緝事廠”,建立于1420年,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動力量,明成祖朱棣設立了東廠這個機構。朱棣打破明太祖宦官不得干涉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需要一個為己所用的專制機構,并且這個機構可以監視錦衣衛,如是,東廠成立了。
在錦衣衛的基礎上,東廠有許多變化。首先人員配置變得更加精煉,其次制定了相當嚴密的行動指南,使得偵緝行動有章可循。在職能上,一開始,東廠的職能僅限于負責偵緝、抓人等,但到了明末,東廠突然有了自己的監獄,可見權力的魔爪已經深入司法機關內部。在偵緝范圍內與錦衣衛比較,東廠的偵緝范圍相當之廣。
3.西廠
西廠,成立于1477年,全名西緝事廠,它與錦衣衛、東廠一樣都是直接聽命于皇上。西廠的成員由錦衣衛中選拔,并且人數要比東廠多一倍。在職權上,西廠包攬了東廠和錦衣衛的所有職權,權力進一步擴大,即西廠既能偵查所有民臣的一切言行,還能對疑犯進行拘留甚至用刑,最主要的是監獄以及法庭被混為一體,朝中大臣也可以被隨意逮捕且不向皇帝奏請。
明朝的歷史上西廠存在的時間最短,西廠是由明憲宗成立,僅僅在成立之后的五個月內,西廠的勢力明顯超過東廠,遂被撤銷,但一個月之后明憲宗又恢復了西廠,待明武宗上位之后,徹底廢除了西廠,自此西廠在歷史上永遠消失了。
4.內行長
內行長與東廠、西廠、錦衣衛合稱“廠衛”。廠衛與錦衣衛、東西廠一樣都屬于明代特務政治的工具,歷史上對它的評價: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這些特務機構的頭目,大多數由司禮監太監擔任。內行長的偵緝范圍大于錦衣衛和東西廠,即除了監察臣民外,還監察錦衣衛和東西廠,權勢也在東西廠之上,用刑十分殘酷。
二、明朝廠衛制度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異同
1.廠衛制度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不同點
首先,從性質上來分析,廠衛的性質是一個在法律之外濫用權力的特務政治組織,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制度的產物,而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性質是反腐敗機構,我國為了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整合了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院的部分職務犯罪的職能。其次從職能上來看,錦衣衛的職掌是:掌侍衛、掌治安、掌司法、掌軍隊,掌禮儀。國家監察委員會是履行監督、調查、處置等職責,實現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察?!秶冶O察法》對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職權做了較充分的規定,行為人在行使監督職責時,要依法履行職責、秉公用權,將涉嫌職務犯罪的人員,及時移送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不能超過法律規定濫用權力。最后,二者產生的背景不同,廠衛制度產生于封建社會,其設立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基于社會主義背景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2.廠衛制度和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相同點
首先從二者的地位看,廠衛和國家監察委員會都是獨立的機構,獨立于司法機關、檢查機關和行政機關。廠衛作為明朝的特務機構,其獨立性體現于僅服務于皇帝,而不對其他任何人任何機關負責。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獨立性體現在整合各個具有反貪污腐敗職能的部門力量,獨立于其他機構,依法行使自己的職權。其次二者都具有監察權,廠衛的監察權是獨立、直接且廣泛的,而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監察權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
三、明朝廠衛制度對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借鑒
廠衛制度由明朝獨創,皇帝通過廠衛對自己的統治范圍進行有效控制,加強自己的權力。廠衛機構作為特務監察體系,與明朝的中央監察體系和地方檢察體系共同構成明朝的三大監察體系,因此在討論明朝的監察體系對我們現在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借鑒意義時,特務監察體系的作用不容忽視,而明朝的監察制度在歷史上是達到了鼎盛時期[1]。明朝特務監察機構對現在的借鑒意義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監察機構的獨立性
明朝特務機構存續時間如此之長,是因為其獨立性,廠衛獨立于其他機構,僅受制于皇帝的意志。目前我國在浙江、北京、山西等地試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工作,可以說成效顯著,因此,我國頒布《國家監察法》,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使其獨立于其他機構,將監察權統一起來。但是這種獨立不能像明朝廠衛制度一樣走向畸形之路,不能一分為二,二分為三,在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要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能濫用。要吸取廠衛制度失敗的經驗,爭取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像廠衛一樣將權力伸進司法機關,干涉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
2.完善相應的監察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處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程中,在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理念下,還必須大力完善法律法規,努力健全監察系統,使監察人員在行使權力時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和執法必嚴,使監察活動于法有據、監察程序有律可尋。明朝特務監察體系在后期產生弊端的重要原因就是監察制度是封建制度的產物,是“人治”的體現,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反對“一人裁決”的治理思想。完善我國的監察體系,就必須通過法律來加強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大力推進監察制度向法治化、先進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2]
3.對人員選任嚴格把關
古代官員選人制度都十分嚴格,而監察人員選任標準也不例外。朱元璋認為,監察官員上任之初,都是恪盡職守、公正廉明,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惰性和墮性。[3]為了順應我國目前的反腐敗形勢,想要加大反腐敗力度,我們就要總結古人在選人官員方面的優秀經驗。在人員選任上,要全面考察監察人員的素質,多方面嚴格把關,不僅要重視學歷學識,還要將實踐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指標進行考察。
參考文獻:
[1]李生華.明代特務機構——廠衛研究初探[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3):57.
[2]郝媛媛.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及其現代借鑒[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17(11):116-121.
[3]許萌.論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對中國當下反腐敗的借鑒[J].智能城市,2017,3(01):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