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 賴春
【摘 要】文章以西安市發展影視文化產業為例,旨在探究“一帶一路”背景下關中平原城市群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增強自身文化自信,從而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影視文化產業;關中平原城市群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026-02
陜西省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省會和西部文化產業大省,其省會城市西安市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積淀有深厚的優秀歷史文化。文化產業是表達和體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文化產業有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兩種表現方式,一方面體現了其商業性,另一方面向大眾輸出價值觀,具有教化作用。如今,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對文化自信問題進行闡述,顯示出文化產業的關鍵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安市影視文化產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以文化軟實力為橋梁,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自信的關系。
1 發展文化產業、夯實文化自信
自信源自實力,文化自信是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內在動力,其隨著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而增強,但要將這種動力轉化為文化軟實力,還需要依托于文化產業。文化自信反作用于文化產業,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底色和底氣。堅定文化自信需要通過深挖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助于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上層支撐。文化自信并不是憑空產生,而是通過在平常的點滴生活中不斷培植和強化,文化自信的增強歸根到底是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和提升,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正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根本路徑是挖掘并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也少不了政治、經濟、科技等要素的支持,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融合這些支撐性要素。
2 西安市發展文化產業以增強文化軟實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西安市影視文化產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影視制作機構有所增長,電視劇、電影年均產量躋身全國五強。曲江影視陸續拍出了《竊聽風云》《機器俠》《紡織姑娘》《生日》《老港正傳》《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秦帝國》《羋月傳》《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關中匪事》等在國內外皆有一定知名度的影視劇作,還有《道北七十年》《法門寺》《大明宮》等帶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紀錄片作品。西安電影制片廠和“第五代”導演共同打造了“影視陜軍”的著名品牌,這成為一個時代的影視印記,是當時影視產業蓬勃發展的標志。以“西影”為代表的影視企業拍出了如《老井》《人生》《野山》《西安事變》《黑炮事件》《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黃河謠》等多部在國內外獲得好評、斬獲大獎的影片,6集紀錄片《法門寺》在央視的播出引起國內外巨大反響并在第十屆四川電視節上,獲人文類最佳創意獎提名。陜西影視造就了聞名國內外的中國電影的西影時代,被稱為“這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眾多陜派導演諸如吳天明、顧長衛、劉捷以陜西省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為基礎并結合時代背景創作的多部影視作品皆取得矚目的成就,其中陜派領軍導演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秋菊打官司》兩部影片分別獲得“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13屆金雞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的影片”等多項獎項。此外,例如《舉起手來》《古寶奇緣》這些以陜西方言為對白的影片的推出,不僅擴大了陜西文化的影響力,激起大眾對陜西方言的興趣,使得人人爭相模仿,更是推廣和保護了陜西省優秀的語言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對陜西省優秀文化的堅定與自信使眾多陜派導演不僅深入挖掘這片土地上優秀的文化故事并把其搬上大熒幕,而且在影視作品中加入了關中地區特有的文化,例如皮影文化、秦腔文化和一些獨特的民風民俗,在迎合了觀眾對影視作品的期待的同時,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價值和影視作品的觀賞價值,還準確地再現了西北人真誠、豪邁、英勇無畏的性格特點和該區域內的人民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信仰。此外,還有陜西省對《白鹿原》的成功開發。改編自同名小說《白鹿原》的電影自上映之日便廣受好評,其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講述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恩怨紛爭的故事。在電影帶來成功的同時,陜西省審時度勢,創造性地開發了白鹿原影視城,并獲得巨大成功,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白鹿原影視城是以小說和電影為原型建設的明清關中古城鎮。建筑宏偉博大,借山勢溝坡修建,高度還原了歷史的真實感。這里集中展示了關中建筑、歷史、宗法文化和居住、飲食、曲藝等民俗。它是陜西省優秀的文化影視基地,已經拍攝過多部影視作品并以旅游園區的形式向公眾開放,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宣傳了中國優秀文化,其具有年代感和帶入感的實景旅游體驗方式廣受國內外游客好評。
這些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引領中國文化走出去在于擴大文化影響力,而文化影響力擴大的前提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立足于發掘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并加以正確運用,使文化產業創新創造同步發展。由此,可使中國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并且在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同時有利于中國文化在國際環境中廣受關注,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
3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文化產業的舉措
關中平原城市群包括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大部分的節點省會,這些省會皆是西部文化產業大省中的重要城市,所以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具有厚重的優秀歷史文化資源,還是我國的重要交通樞紐,能夠承接東西、連接南北,具有異常顯著的區位優勢,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2018年1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使其成為第八個國家級城市群。
關中平原城市群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有如下舉措:首先是提高自身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水平,積極培育和扶植西安市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其次是打破固有的區域限制,使層級之間相互合作,鼓勵支持并引導關中平原城市群中的影視傳媒企業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的桎梏,進行兼并重組。最后,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影視文化公司,優化影視產業布局,調整影視產業結構。比如,“曲江影視”的成功打造得益于其審時度勢,有效整合自身優勢,聚攏影視資源。“曲江影視”首次在國內設立了價值4.5億元的投資基金用來支持部分民營影視公司的發展,通過集聚多家影視企業投資的方式降低自身的影視創作成本,并以此明確了各民營企業間的職能,從而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不但實現了影視制作一體化,還增強了影視產業集群競爭力,具有借鑒意義。
研究關中平原城市群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深化其影視文化產業創新改革,有利于輻射和帶動整個西北乃至全國在影視文化領域聯動互補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利于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并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有利于擴大“一帶一路”倡議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力,塑造其知名度,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反哺全國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拓展,從而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文化軟實力是連接文化產業和文化自信的橋梁。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是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需根植于對優秀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加以創新。
研究西安市影視文化產業和以西安市為龍頭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必要要求,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選擇。
參 考 文 獻
[1]田澤中.文化產業:文化自信的必要支撐[J].人民論壇,2018(22).
[2]管寧.把握文化自信內涵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J].學術評論,2018(1).
[3]金鑫,杭潔,王文靜.陜西影視文化產業多維模式創新發展研究[J].傳媒,2017(17).
[4]唐瑛.論西安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