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金一統 王浩
【摘 要】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對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評估,并提出相應防范治理措施的環境管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則是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當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但從整體來看仍存在諸多不足,難以滿足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求。因此,文章對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建設進展與新時代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建設思路進行了闡述,并圍繞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036-02
0 引言
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環評)簡單來說就是一項對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評估,并提出相應防范治理措施的環境管理制度,同時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則是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能夠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施效率,為我國環境治理工作作出貢獻。
1 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建設進展
1.1 數據中心
首先,從流程上來看,環境影響數據評價需要對各種數據資源進行收集,但由于很多數據資源收集難度較大,同時還存在著異構性、分散性特點,因此要想得到有效的數據資源往往比較困難。針對這一問題,環境影響評價數據中心建立了具有層次的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并整合了海量的數據資源,為數據獲取、整合等提供了數據基礎服務,從而為數據資源收集工作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其次,各類數據資源主要用于環境影響評價及管控工作,但由于各級環保部門之間缺乏高效的信息溝通機制,數據資源又具有動態化的特點,數據共享欠缺,為此,環評大數據建設部門以環評數據中心為平臺,建立了數據共享機制,借助軟件接口調用數據資源,不僅實現了數據資源的實時共享,同時也解決了數據資源的實時更新問題。此外,基于環評工作的數據資源應用需求,環評數據中心還按照數據作用與業務邏輯對數據資源進行分類,為環保申報、技術評估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1.2 數據采集系統
基于環評數據中心,環評大數據建立了數據采集系統,為數據資源的收集工作提供支持。環評大數據的數據資源來自于企業公開數據、行業數據分析、環評基礎數據庫等多個渠道,但要想將這些數據資源整合起來,則需要數據采集系統的支持。目前我國環評大數據主要擁有項目環評審批及驗收申報系統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系統兩大數據采集系統,其中環評審批及驗收申報系統為需要編制報告書或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及環評單位提供環評文件審批和環保竣工驗收申報服務,同時進行信息公開、意見征詢,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而環境影響登記備案系統則是為需要編制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提供在線備案登記服務,簡化了行政審批手續。以上兩個系統均實現了環評數據的收集與匯總,為環評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1.3 環評服務平臺
環評大數據中心建立了多個不同的服務平臺,為各項環評工作的參與者提供服務,目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主要有三大服務平臺:一是環評會商平臺,主要是為環境影響、環保技術及各行業環保工作進行專項評估;二是環評監管平臺,主要是為環評監管決策提供智能化技術支持;三是環評互聯網服務平臺,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及各環評機構,為其提供數據獲取、相關標準查詢、環境影響模擬、空間制圖等多項服務。
1.4 數據資源網絡
數據資源網絡是環評數據中心獲取有效數據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些數據資源網絡中的數據資源已經經過整理,但由于環境影響評價的數據來源過于復雜,因此需要先根據數據來源納入各數據資源網絡中進行整理,之后再接入環評數據中心。目前環評大數據的數據資源網絡主要有環保部內部數據資源網、地方環保數據資源網、其他部委環保數據資源網及互聯網數據資源網,不同數據資源網絡面向的數據來源不同,具體數據資源也完全不同,能夠大大提高環評數據的全面性。
2 新時代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建設思路
2.1 數據資源整合
從目前來看,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雖然對各類數據資源實現了初步整合,但在數據整合度及全面性上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不僅污染源、環境質量、控制總量等環評各環節的數據間缺少關聯,環保系統外部數據也比較匱乏,很難滿足環評監管等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新時代環評大數據建設需要明確當前環評數據資源范圍,編制環評數據資源目錄,并在引入環保系統其他數據與外部數據的同時,建立環評數據網絡,盡快實現全國環評數據的統一整合,從而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輔助。
2.2 環評技術研發
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實質是借助大數據技術展開環評工作,但由于我國在大數據技術領域的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在很多技術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同時也給環評工作的開展帶來阻礙。因此,新時代環評大數據建設需進一步加快對文本信息抽取技術、數據質量控制技術、數據自動關聯技術等先進環評技術的研發,提高環評大數據的技術水平,并彌補當前環評大數據技術存在的不足,如:數據自動關聯技術的主要功能為對大量不同類型數據進行自動關聯,是環評數據網絡建設的關鍵技術。
2.3 環評信息展示
環評大數據建設雖然深入應用了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具有較高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然而環評工作最終仍然需要依靠人工來完成,因此,環評大數據不僅要對各種環評數據進行統一整合,使其能夠用于大數據分析,同時也要能夠將環評信息清晰地展示出來,幫助相關學者與環保工作人員深入了解我國環保工作現狀。從目前來看,我國環評大數據建設在這方面比較薄弱的,因此新時代環評大數據建設還需為環評數據中心增設統計分析、數據導出、實時監控、多形式信息總覽等工作,實現各地區污染排放總量等環評信息的清晰、準確呈現,使環評大數據的環評信息綜合展示能力得到提升。
2.4 環評智能監管
環評監管是環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前環評大數據雖然能夠為環評監管工作提供支持,但主要集中在事前監管方面,監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時代環評大數據建設應從環評監管工作入手,利用信息技術對文件智能審核、信息報送監管等功能進行設計,從而為有關部門提供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監管服務。
3 新時代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創新應用
3.1 數據資源共享機制創新
新時代環評大數據建設能夠為我國各項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環評大數據的創新發展,對于環評大數據的應用模式同樣需要做出相應調整,而對于數據資源共享機制的創新正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損害屬于世界性問題,其危害已經影響到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要想對生態環境破壞與損害進行治理和恢復,同樣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因此,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率,我國環評大數據需要在尊重數據生產者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推動環評數據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開放共享,從而為盡快解決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作出更大的貢獻。
3.2 環評預測工作模式創新
基于環評大數據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通過環境預測分析來實現,但由于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較多,而環境預測模型的安裝調試、參數輸入又比較麻煩與耗時,因此環境預測分析需要借助多個環境預測模型來完成。未來環評預測工作還需對工作模式展開全面創新,一方面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環評預測一體化平臺,提供環評數據、環評預測模型共享;另一方面要借助高性能計算機,實現環評預測模型在線計算與數據自動匹配、推薦,從而大大提高環評預測效率,縮短環評預測用時,這對于環評大數據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3 環評數據收集思路創新
新時代環評大數據雖然建立了多個數據資源網絡,并將互聯網數據資源納入其中,但其對于互聯網數據資源的應用卻比較被動。針對這一問題,未來環評大數據的應用需要轉變互聯網數據資源的收集思路,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等手段主動挖掘互聯網環評數據資源,使環評數據資源收集能夠更加主動、全面。
4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整體來看仍存在著諸多不足,難以滿足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求,因此未來無論是環評大數據建設工作,還是對環評大數據的利用,都必須進一步創新與完善,從而為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參 考 文 獻
[1]潘鵬,趙曉宏,梁鵬,等.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建設進展與展望[J].環境影響評價,2017,39(6):19-22.
[2]周鴻斌,支國強,李田富,等.大數據技術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展望[J].環境科學導刊,2016,35(S1):185-189.
[3]諸云強,趙曉宏,馮卓,等.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分析與創新服務[J].環境影響評價,2016(1):5-9.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