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晴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015-02 ? ? ? 中圖分類號: F326.13 ?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 要:柿子是一種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柿餅產品的優良果品,憑借其高營養價值和顯著的經濟價值屬性,一直以來是我國陜西省大部分地區的傳統經濟果樹品種。由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群眾種植基礎,洛南縣在柿子種植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在近年來由于栽培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使得柿子的經濟價值有所下降。通過對洛南縣柿子栽培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洛南縣;柿子;栽培;研究現狀;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各種水果的需求量也隨之上升。柿子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色澤美麗、味甜汁多的水果,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但是,當前研究的重點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柿子的經濟價值,為農民增收提供條件。本文以洛南縣為例,對柿子栽培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 ? 現階段洛南縣柿子栽培情況
1.1 ? 洛南縣地理位置
洛南縣位于陜西省商洛市東北部,地處秦嶺東段南麓、南洛河上游,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區縣。年平均氣溫為12 ℃,7月氣溫為23.8 ℃,日照時數在2 045 h以上,年平均降水量754.8 mm。洛南縣是陜西省重點發展的林業縣之一,具有較多的林業資源。該地區屬于季風山地氣候,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有利于柿子樹的生長。同時由于地處洛河上游,水資源相對豐富,為發展果業種植提供了條件。
1.2 ? 洛南縣柿子種植情況
柿子是洛南縣的傳統經濟作物,其種植時間較長、面積較大,群眾經驗也相對豐富。因此在每年秋季都有大量的柿子成熟并上市,為當地農民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1.2.1 ? 洛南縣柿子栽培現狀
洛南縣有農業人口36萬人,土地面積393.73 km2,轄16個鄉鎮,柿子的主產區分別為石坡、石門、麻坪、古城、靈口、三要等鄉鎮,種植的柿子品種豐富,現階段種植較多的品種有傳統的鏡面、重苔、社里黃、火晶、牛心柿等18個澀柿品種。近年來,還栽植了從日本引進的富有、次郎等甜柿品種,擁有2 5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由于柿子本身的質量較高,使其制得的柿餅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目前,全縣有成片柿園272 hm2,零星株數184.38萬株,按20株/667 m2計,折合面積6133.3 hm2,僅次于核桃樹的數量,年產鮮柿9.2萬t,占商洛7縣的24%。長期以來,群眾對柿果的貯藏、加工技術沒有掌握,柿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基本處于管理加工的初級狀態。
1.2.2 ? 洛南縣柿資源優勢條件
一是柿樹在該縣分布廣泛,對土壤要求不嚴,無論山坡地、溝槽地或平地都適宜其生長發育,柿樹管理簡單方便,能很好適應光熱條件生殖生長要求,加上洛南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糖分積累,柿子口感好。二是柿果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近年來山西、河南等地客戶來該縣進行整車收購,同時還遠銷東北和廣州地大城市,銷售價格為10~12元/kg,如果能進行深加工價格更可觀,且具有很好的國際市場。據了解,目前國際市場柿果價格為20.1元/kg,最高可達68.2元/kg。三是群眾有良好的種植栽培習慣,很多群眾懂得柿樹管理技術,能為品種改良和規模發展提供技術優勢。四是有豐富的資源優勢,能為今后的開發利用提供原料基地。
2 ? 洛南縣柿子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 品種過多,產出的柿子質量參差不齊
現階段在洛南縣種植的柿子品種超過10個,其中較為適宜進行柿餅加工的重苔占到全縣柿子總產量的20%,可以直接食用;作為鮮果進行銷售的火罐柿占據總產量的30%。由于柿子品種較多,使得獲得的果實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質量問題。尤其是用于柿餅加工的柿子而言,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柿餅的口感。使用品質較低的柿子,所加工出來的柿餅在銷售之后會對當地的柿子品牌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一些產量較低、產出果實質量較差的柿子樹,會直接影響當地農民的收入[1]。
2.2 ? 對樹立品牌的意識有待加強
雖然柿子作為洛南縣的傳統產業,其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貢獻,但是當地的很多群眾并沒有意識到柿子種植的重要意義。柿子作為當地一項優勢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很多群眾對于建設當地柿子產業品牌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同時,近年來在柿子銷售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當地很多農民對發展柿子產業的積極性大打折扣,不再愿意發展,造成當地柿子栽培、加工等產業發展緩慢。
2.3 ? 管理水平低下
雖然現代果業的發展有效促進了當地柿子產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洛南縣依然有很多農民在進行柿子樹栽培過程中采用的是傳統的種植方法,沒有進行科學的系統化管理。
柿子樹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但是并不意味著柿子樹在進行種植過程中不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農民認為柿子樹不需要進行管理,無需進行修剪、施肥、灌溉、除蟲等操作,只依靠其自然生長即可。管理水平的低下,嚴重限制了柿子樹的產量,同時由于病蟲害的產生,使得很多果實無法達到質量要求,影響當地品牌的建立,導致柿子樹的種植效益受到影響[2]。
2.4 ? 缺乏市場營銷機制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柿子沒有銷路或原產品售價低,加上處于偏僻山溝重點鄉鎮,除少量自己鮮食外,其余全部喂豬、喂牛,因而缺乏柿子市場的營銷意識,使南方的高價格市場得不到充分發揮,無法實現富縣、富民的目的。
3 ? 解決方法及發展建議
3.1 ? 強化柿樹管理,推進現代化種植模式
首先,應在當地積極地進行宣傳,提高群眾科學管理意識,對現有品種進行改良換代。通過技術培訓,掌握普及科管知識,帶動全縣柿園的施肥、修剪、病蟲防治以及對現有低產柿園改造等,實現柿子產量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3.2 ? 采取產業化發展模式
針對現階段柿子鮮果銷售不暢的狀況,該縣可以積極發展柿子的相關產業,實現柿子深加工。傳統的柿餅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緊緊抓住柿餅這一傳統柿子加工品種,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要增加種類,發展柿子酒、柿子醋等新產品,迎合市場需求,使洛南縣柿子栽培獲得進一步發展,實現農民增收。
3.3 ? 積極開發市場前景
以洛南縣資源為條件,需打開南方市場,開發潛在的經濟效益;調動柿農的積極性,提高科技人員的勞動價值,上臺階、上規模發展生產,以貯藏加工帶動資源轉換,拓展產品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使全縣柿樹品種優良化、發展規模化、科學管理化、貯藏加工工廠化、市場營銷專業化以及組織載體公司化。
3.4 ? 積極推廣柿子的液化貯藏及深加工技術
長期以來該縣柿農對柿子的貯藏意識淡漠,任其自然堆放,造成柿果腐爛變質,使得經濟受損。一方面根據洛南縣氣候條件,適宜推廣柿子液化貯藏,通過對柿子進行特殊處理,在保證柿果原色、原味和營養成分不變的前提下,延長柿果硬度5~6月,使其上市貨期延長半年以上,提高產品競爭力,為市農創造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可根據柿子不同品種成熟的早晚進行適宜的深加工,除了制作傳統的柿餅以外,還可加工成柿片干、柿霜糖、柿漆、柿葉茶等,對深加工產品進行包裝,用現代企業管理和公司機制來運作經營,開發洛南市場。
文章通過對洛南縣在柿子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柿子作為傳統的經濟果樹,是洛南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柿子對當地發展的重要性認識,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實現柿子栽培效果的提升,進而提高群眾種植效益,增加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加強科學研究,增加科技投入,引進龍頭企業,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柿子系列產品的研發,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目標。
參考文獻:
[ 1 ] 陳志超,王軍.五蓮縣柿樹栽培的氣象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18):16,20.
[ 2 ] 陳昭貴.恭城縣柿子生產的農業氣候分析[J].廣西氣象,2014,16(02):43-44.
(收稿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