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丹
摘 要: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可以說具有奠基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為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礎。本文基于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主要論述其包含的基本內容、各種實施方案等。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方法
1 引言
隨著信息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我國的信息化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很好地提升,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方面,發展相當迅速。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基礎階段長期以來都是被關注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雖然我國現在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已趨于完善,但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將主要討論如何從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2]入手去探索分析怎樣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優化信息技術教學。
2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現狀
信息技術是一門將主要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一體的新型基礎學科[3],其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要求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并教育學生能正確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21世紀以來,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4],計算機教學走進了中小學課堂,但由于各地教學水平發展不平衡和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導致各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也各有高低。若要全面的提高我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就必須結合自身所在的小學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應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應抱著以利于學生學習為原則,積極探索教學方法[5],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瞬息萬變,任何一名教師都不能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識技能,因此作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領門人”,我們不僅要注重教育信息技術知識本身,更應教會學生有自學、操作、應用的能力,只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才有可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
3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
在與信息技術剛開始進行近距離接觸的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會對許多的信息技術操作不理解,對信息技術知識感到疑惑或有難度,因而作為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是否要先教授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其次才是傳授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關于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幾點:
(1)教師應首先教學如何啟動和關閉計算機;
(2)應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并了解其原理;
(3)應教學如何使用鍵盤和鼠標;
(4)應教學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網絡檢索;
(5)應引導學生對計算機自帶功能進行探索。
4 關于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
4.1 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知識就小學的學生而言相對接受度比較低,老師的講解難度比較大,若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必然會讓小朋友們覺得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我們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他們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來選擇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案,這不僅有利于教學進程的開展還會大大提高教學成效。在教學形式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利用身邊的事物或者故事讓小朋友們感覺到不陌生,有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者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教學形式與一些互動小游戲結合,讓學生們有參與感,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吸收關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相關知識,并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此學科的興趣。
4.2 注重教學引導,增加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內容和形式固然重要,但教學引導往往關系著接下來是否能順利開展教學內容。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小朋友關心的話題,如利用一些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卡通漫畫或者熱門游戲之類去當成一個切入點;或者用小朋友熟悉的幽默話語、詞句去進行引導;或者通過提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們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帶著問題,這樣的話,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幫助學生整理舊知,并引導學生將新知識進行聯系。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故意設置認知沖突,引發問題爭論,激發學生思維碰撞,這樣就可以營造相對輕松的教學環境。這樣的環境會讓學生們的接受度更高,學習興趣更濃,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學生們的主動性。
4.3 善用競爭教學,掌握學生的好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教學本身,還要把關注點落到孩子身上。爭強好勝是孩子的天性,那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一點,多開展競賽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好學性。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雖枯燥乏味,但只有我們善于用新鮮的事物去吸引孩子,并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使得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學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將教學任務演變成一個個競賽形式的知識問答,并通過評價、獎勵等手段讓同學們自主的去學習、去探索,這樣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還會大大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5 結束語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它會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發展而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對其進行教學時要符合時代的潮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僅要教學還有研學,只有我們的掌握程度到達一定的高緯度水準才會有更多的方法去解決相對低緯度的教學情況。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無論老師如何加強自我知識的塑造,信息科技的發展是飛速迅猛的,老師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握全部知識,因此,唯有學生在參加教學的基礎上去適當的進行自學,才不會被信息技術的步伐所甩下。當然,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其一定的特性,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在透徹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以思索并構建出一個切合實際教學的合理教學模式,只有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用心急技術知識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處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準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雷發香.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J].速讀(中旬),2016,(10):33.
[2] 胡勇,李會章.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進展,2018,8(4):427-436.
[3] 張永明.基于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1):66-67.
[4] 曹玲玲.淺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新探索[J].藝術研究快報,2013,2(4):43-47.
[5] 孫盛.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