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
摘要: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師的的傳授施教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被動的去吸取知識,缺少探究思考與應用,教學就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對理論的理解上,沒有更深層的探究。以本科《動畫表演基礎》課程為例,對于超星軟件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實踐,通過單一的授課環節,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去主動學習,從而達到對知識更深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動畫表演基礎》智慧課堂試點項目的研究實踐,為未來智慧課堂教學的創新和實踐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智慧課堂;教學
隨著本科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進行探索。如何促進教師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地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目標,是現階段本科高校教育改革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智慧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培養具有高智能和創造力的素質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依賴于數據挖掘、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實施學情分析和資源智能推送,開展“云+端”學習活動與支持服務,進行學習過程記錄與多元智能評價的新型教學模式。[1]本課題研究是安徽省級質量工程智慧課堂試點項目,基于在超星學習通的智慧課堂研究與實踐,應用于《動畫表演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中,探索適應本科院校需求的課程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手段。
一、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超星集團針對于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學習的需求,開發了一款多功能個性化學習軟件APP。超星學習通是國內一款基于神經系統原理打造的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它利用超星20余年來積累的海量的圖書、期刊、報紙、視頻、原創等資源,集知識管理、課程學習、專題創作為一體,為學習者提供一站式學習與工作環境,實現了集成、分享與社交。[2]同時也是將網絡教學功能和課堂互動插件集一體,實現了移動教學、直播課堂和多屏互動。在《動畫表演基礎》這門課中,超星學習通軟件主要把學校、教師、和學生用戶的需求貫通,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合,把教育數據進行記錄終身保存。
超星學習通軟件和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采用一種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將教師的“備課”,“授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改進教學”,“學生預習”,“上課”,“完成作業”,“查看反饋”,“改進學習”,這些教學環節的內容相互貫穿、師生互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漸漸遞進的教學模式和過程。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預習課程,學生能自助掌握節奏、測試效果、討論、解答。在課前,教師提前在超星這個平臺中設立《動畫表演基礎》這個課程,上傳相關的資料,課件,視頻等,提供給學生預習和知識探索。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習通記錄自己學習情況并且可以提出疑問進行記錄。
開課后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疑問帶入課堂,老師可以直接在學習通查看,就清楚明白學生的疑問在哪里,就可以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授課。
上課中的教師和學生通過手機客戶端、電腦客戶端等進行有效的互動,可以小組討論、問卷調查、在線投票、視頻直播等方式對學生給予指導和問題反饋。
下課后學生深化對課堂教學知識的應用,利用超星學習通去瀏覽學習教師上傳的拓展知識或者資料,超星學習通的個性化學習,教師可以在課下通過學習通指導學生學習,提供資源和點評作業等。
二、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
“動畫表演基礎”課程是本科院校動畫專業課程。這門課程一共包括表演的人體元素、動畫表演的夸張變形、動畫表演的戲劇元素、動畫表演基本訓練四大塊內容,著重對第四部分中的表現力是動畫表演的通路介紹,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表演能更好的發揮出創造。并以此節課為例介紹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情況。
(一)課前教學準備
教師在通過超星泛雅教學平臺和超星學習通軟件對學生在線下提交的作業進行批改,并且學生的作業也能反映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確定在教授的過程中的側重點。
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和泛雅平臺給學生發布推送一些參考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這些資源、視頻等提前預習所上課程的內容。學生通過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和泛雅平臺所發布的資源和視頻等提前對課程進行預習。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利用泛雅平臺或者是超星學習通在班級里進行問題討論,提出疑點,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和答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綜合課程教學目標、內容、重難點和學生預習檢測的分析和討論的情況,完善教學方案、準備多媒體的資料。
(二)上課教學過程環節
在授課中教師利用準備好的多媒體、視頻、圖片、動畫等一些工具資源將引入新課章節、任務、知識內容等,解答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去分享在課前預習的相關知識,觀點并進行一些演示,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輔助學生并記錄學生在預習中的疑點知識以便課中給學生做解答。教師在整個授課的過程中把新的學習任務布置穿插在課堂中,并通過超星學習通和泛雅平臺發布和推送一些隨堂提問或者是一些測試題目給學生超星學習通的學生端上。
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學生開展活動,采用分組式教學等模式,教師設計知識模塊和布置任務通過超星學習通可以指定或者選人或者進行分組討論后提交成果并進行展示發言。
學生完成老師要求的隨堂測驗并及時提交后,利用云端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得到實時反饋和數據分析。教師根據測評反饋結果和數據分析,找出學生知識薄弱點和欠缺點,重點進行問題辨析和補充講解,通過多樣化的互動交流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3]見圖3。通過布置新的課堂作業等形式,要求學生對所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運用鞏固,見圖4。
超星學習通軟件在班級管理方面,最實用的功能就是簽到。對課堂,實訓教學等人數眾多的教學環境,比傳統點名要快捷方便、節省時間,可以讓老師迅速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超星學習通多種新穎獨特簽到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現在還用現在流行的搶紅包的娛樂環節也放入軟件中,這樣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把娛樂和教學相結合,圖5學生簽到的示例和搶紅包搶答示例。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間還可以,穿插投票/問卷活動,讓學生隨時進行課堂討論,這可以把課堂提問變成有趣的游戲環節,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加深對于課程的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專業課和實踐一體化教學,課堂的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踐穿插進行,現在有了任務發布和通知功能,可以更好的在課上和課下與學生互動起來,做到全方位、全時間、全地域的教學和學習,圖6是發布通知和任務示例。
(三)課后教學環節
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的知識的不同,可以推送不同的學習資料、課件,圖7是教學課程資料及參考課件示例。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后,學生及時完成并提交后可以根據先前有的答案對客觀題目自己進行批改,教師可以有多余的時間用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的改進中。教師在改主觀題目的時候還可以錄制視頻給學生做講解,方便學生收看,提高學習。學生收看教師發布的解題視頻或者直播等,可以在超星學習通中總結自己的學習感悟,針對疑問等還可以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
課程考核方式突出能力,側重于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綜合應用能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和超星泛雅平臺的統計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課程內容的瀏覽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公正客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以利于今后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進工作。[4]
三、智慧課堂教學效果
基于超星學習通和超星泛雅教學平臺的動畫表演基礎智慧課堂課程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更新教學理念,逐步建立了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要求—高品質立體化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突出學生實踐技能、專業知識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與提高。[5]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從本科的學生特點和實踐應用能力分析,培養符合社會的需求人才。
依托超星學習通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全新,教學內容先進。實現了面向學生的網絡教育,優化了課程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效果理想。[6]采用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網絡直播等手段,將所學理論知識及動手技能運用于實訓,切實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的終身學習。
四、智慧課堂上的創新
超星智慧課堂不像傳統課堂,教師直接通過任意終端實現實時書寫并向電子白板投射。通過直播等可以實現數字化的預習和情況反饋,可以很準確的掌握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安排適合的教學設計。
課堂學習結構發生改變,學習與智能測評在前,教師依據課前測評分析,以學定教、分層教學,通過問題、小組討論、課堂講學等方式組織更加個性化的課堂教學。通過隨堂練習及評測系統,進行實時測評、統計,分析與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進度與內容,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設計。
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采用新的信息處理技術,把教學過程、教學支持領域和教育管理等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存儲和分析,有利于在校園范圍內收集教育大數據,把已有教育信息系統進行重組,實現智能匯總、結合,為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提供大智慧。
參考文獻:
[1]朱楊瓊.移動互聯下的智慧課堂—構建高職英語跨時空混合式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8(6):59-62.
[2]房潔.淺談互聯網+背景下教學APP在教學中的實踐現狀與思考[J].《科技風》,2017(19).
[3]王成雯、李峰.基于實時反饋技術的智慧課堂及案例研究[J].《福建中學數學》,2016(9):37—40.
[4]王珂.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職業院校《信息檢索》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6):168—169.
[5]李光寒.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5.1.:50-53
[6]曹婷婷.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