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的。所以,基于這種發展特點,作為高校教育者在對自身的思政課程進行有效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與課程上協同教育措施的采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從課程思政中的相關概述入手,在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分析的基礎之上,不斷探索完善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措施
高校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貫徹落實,可以更好的培育優秀的人才,使其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加強協同育人策略的有效實施,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和發展目標,不斷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需求進行系統的掛鉤。并且通過文件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當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充分對高校開展思政課程以及協同育人策略的實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更加對此課題的內容給予了深刻的認同。
1 課程思政的相關概述
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理念進行有效融合,并加強含義和區別的分析,對于這一課題主要內容的深化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的。
1.1課程思政的概念
在實際對文獻資料進行搜集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實際上指的是學校自身所有的教學科目和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以這一課程為基本的載體,加強立德樹人理念的貫徹落實,每一位教師在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進行開展的過程中,都要從全程性、權威性和全員性的理念入手,對思政教育的元素進行系統的挖掘,并加強教育功能的開拓,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要通過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有效調和,不斷加強教育理念的有效碰撞,可以充分利用顯性的功能,使其融入到各個科目中去。因此,高校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積,極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措施的有效探索,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以及學校整體實力的增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
1.2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主要區別
從字面上來看,雖然只是調換了順序,但是含義和實際的范圍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一般來講,思政課程主要指的是有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活動的總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課程的教授,使學生明確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知識。而課程思政主要是學校育人所有教學科目的教學活動,可以充分利用課程這個基本載體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二者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取向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也就是說對于課程思政來講,每一門課程當中都會貫穿一定的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有效挖掘可以更好的將一些正能量的內容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充分明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對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意義。
2 傳統教育視角之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機制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長期的發展,一些高校在對協同育人機制的相關內容進行貫徹落實的過程中,雖然創新了較多的理念,也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有效的指導,但是,從傳統發展的角度來看,很多的培訓模式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有效地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在全新的大背景之下,要不斷加強主體、制度、平臺等內容的有效協同,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通過育人體系的有效創新,加強教育目標內容的有效實現,具體來講,其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2.1基于主體協同配合性的問題分析
從主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分析的過程中,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首先育人主體自身主體能動性有著很大的問題,很多情況之下,一些教師不能有效的通過育人的自覺性,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的有效推進,只有實現了主體結構,才能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不只是單純的以形式化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理念進行展現,一些專業課的教師不只是對自身的專業教學進行支撐,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輔助。第二,對于不同主體來講,加強多元主體的有效協同也是非常關鍵的,在這個過程,要包含多元化主體的有效協調,無論是專業課老師還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都要充分從黨政行政權力的發展機制出發,對思政課堂以及課程思政相關發展體制進行系統的創新,并通過課程內容的有效參與,使其多元化主體的利益訴求可以充分得到有效的滿足。但是很顯然,當前很多高校不能有效的加強不同主體協同關系,一些教師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就很難對思想政治理念的相關內容進行系統的宣傳。
2.2基于協同機制健全性的問題分析
一些高校的教師在實際對自身的課程進行教授的過程中,在機制協同創新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情況之下,不僅專業課老師與思政工作之外的內容協調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其育人主體及不同視圖之間協同內容的有效創新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一些高校在制動協同建設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在對權力秩序的規制進行有效把握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之下,高校之中的黨務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主導性是比較強的,不能有效的形成自覺性的協同導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很難從制度上對一些工作進行系統的支撐。第二,從資源整合的角度來看,不能有效的利用單位領導職能部門的有效協調,加強社會力量的多元化參與,對于資源配置的有效發展就非常不良的影響。第三,對于機制創新和保障來講不同的制度之間有著一定的問題,在反饋監督協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所以在未來的過程發展過程中,還要充分加強機制內容的創新,并且從學校的發展實際出發,對后續的一些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的支撐。
2.3基于平臺系統配合的問題分析
不得不講的是,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平臺協調配合度較低也是當前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對于平臺的有效協調,主要是是對思政工作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之間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解決,并加強二者之間的協同。但是,很顯然很多的高校都不能有效的對其思政課程體系以及其他的課程體系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協調。在外部和內部協同措施的采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很多情況之下,思政課程體系內部協同效率較低,不能有效的加強課程的推廣。除此之外,對于思政課和專業課的系統來講,很多一些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就是思政課程教育的事情,而專業課程主要是對專業素養進行系統的培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對一些價值理念的有效傳輸、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綜合實力的增強都產生了一些不良的沖擊。
2.4基于場域協同合作的問題分析
最后一個方面的內容,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場域協同合作的相關內容。一般來講,從理論知識的角度分析,場域協同主要指的是,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實現空間領域的有效階段。比如,可以利用網絡課程、家庭教育等相關的方式,充分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理論課程的方式,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廣。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一些高校不能有效的利用實踐課程的推廣,加強碎片化、系統化狀態的有效打破,很多情況之下,專業課教師雖然利用網絡進行了教授,但是不能有效的實現育人主體場域協同合作的有效發展,在實際對協同發展機制進行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著不適應的問題。
3 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發展的思路分析
在上述內容中。我們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機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其他的理論知識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從基本內容中,可以充分認識到,不斷加強課程思政視角之下協同育人路徑的有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以下內容中,我們將積極探索提升高校協同育人的措施:
3.1加強多元化協同體系的有效構建
在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要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協同教育體系。在黨委的領導之下,可以充分加強多元控制權力體系的有效發展。可以充分促進多個主體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另外也可以通過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多元主體的同向并行,加強主體方面的協同。
3.2加強過程的有效協同
對于過程系統來講,主要是在課程思政相關理念的指導之下,不斷加強育人制度的有效建設,通過文化育人等理念的指導,不斷對協同效應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創新。一般來講,可以通過多元化評價模式,促進過程控制實際,可以全面系統客觀的對多維評價內容進行展現。
3.3加強系統協同
不得不講的是,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協同之外,對系統協同進行有效把握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協同場域進行系統的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搭建良好的協同平臺,比如,可以利用課程平臺、學科平臺或者是結合一定的社交平臺,對自身的制度內容和內容設計進行有效的安排,從而更好的加強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有效統一。
4 結束語
綜合以上論述,在實際對這一課題進行有效分析的過程中,積極重視協同育人機制的有效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從機制保障、平臺建設,配合發展等不同的角度出發,積極加強育人措施的有效創新,從而更好的通過高效的教育,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奚迪.高校課程思政平臺建設的意義及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12):57-59.
[2]孔祥年.新時代高校社會實踐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8):86-88.
[3]張立,劉素芳.論以“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關鍵點位及有效落實[J].智庫時代,2019(16):218-219.
[4]周士榮.淺析高校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50-51.
[5]石麗艷.關于構建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0):41-43.
作者簡介:
姓名:談秀麗 籍貫:浙江湖州 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職稱:講師 學歷:本科 學位:碩士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