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近日筆者在參加新高考地理學科培訓中,有幸與浙江省紹興市教育局研究院、浙江省名師工作室湯國榮老師和北京五中趙亞菲老師面對面交流,感觸頗深。進而引發對課堂教學與專業成長的思考。
在新高考全覆蓋之前,新課標的要求在現行高考中已逐步滲透,具體地說,地理高考試題已經開始按照新高考要求命制。教育部考試中心明確了高考對課堂教學的導向作用,高考的改革勢必帶來課堂的轉型。
對不同的學習群體提供最好的地理教學以滿足“選擇”帶來的差異性學習訴求已成為地理教育的新視角。為適應新高考凸顯的“選擇性”和“多元化”特點,探索多元開放的教學模式成為我們下一階段的教學追求。
1 高考命題的變化
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由“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逐步走向“素養立意”;命題的取材從“地理情境”到“現實情境”,更加密切關注我國和世界環境與人類發展的相關素材,創設源頭真實、適度復雜、信息適切、淡化學科痕跡的材料;試題的總體設計注重用地理視角和方法理性認識和分析解決現實的問題;試題的問題設置為學生在短時、封閉、書面條件下可答的融入情境、指向明確但結構不良的問題,具有探究性、選擇性、開放性,體現發現、探究精神,注重對思維過程的考查。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的設計緊扣核心素養,等級明確、邊界清晰、包容性強。
2 高考命題變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2.1適切:教學目標的定位和教學設計切合學生發展的需求和高考的要求
高考命題的變化對教師的課程制作和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和地理核心素養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要到位,并能將其分解、細化成具體的目標、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針對同一內容對初中學生、高一學生、高三學生的要求不同的情況,我們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對某一具體的知識點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目標確定在哪個“水平”就需要深入認識地理學習從初中到高中的“目標進階”,以免“過易”或“過難”或眉毛胡子一把抓。
2.2適用:復習課和區域地理的教學要“高效”關鍵是溫故知“新”
新高考的命題選材從“學科情境”向“現實情境”的轉變,強化了“地理視角”與真實情境的契合,要求學生能夠運用一般的方法、規律解決陌生區域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并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決策。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能夠依托情境,重新建構教材、優化使用教材,將課標、考綱對學生的要求和地融入到問題情境中,并且能夠有效設置問題沖突,讓學生在調用知識解決問題沖突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而情境的設置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2.3適度:教學設計的問題設計和活動設計要“適度”
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設計和活動設計是關鍵,既要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符合課標要求,也要符合考綱要求。既要關注學生思維過程、關注信息的整合也要關注學生的狀態。通過有效的引領、追問,建構有遷移價值的一般方法,而避免活動過多、目標不明確而造成的課堂效率低下。
2.4適變:教學設計要關注課堂的生成,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策略
新高考凸顯“選擇性”和“多元化”特點,課堂教學設計也要積極探索多元開放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發現、探究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實時關注課堂的生成,鼓勵問題沖突解決中的差異和創新,根據學生表現適度調整教學策略。
3 我對高考指導下地理課堂轉型的思考與嘗試
基于高考對“地理視角”與“真實情境”的強化,為更好地依托現實情境,強化核心素養要求,目前最關鍵的是地理課程的開發,即:根據課標和考綱要求,完成教材內容的優化與重建。
新高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學生提高學科素養,先要強化自身的學科素養,摸清高考變化的“根本”,創新教學策略。多學習、多鉆研、多思考,下苦功夫,提高自己的課程開發能力和執行能力,以應對新高考改革帶來的課堂轉型。
2017年到2018年,有幸參加了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試題命制,通過幾次的命題的全程參與,在專家和省優秀教師的指導下,對新課程標準和考綱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高考的變化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學設計中的情境選取和問題設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研讀高考情境選取的相關書籍,如美國的《地理實踐課程》、《地理與生活》、購買2004年到2018年十五年的《中國國家地理》,初步計劃用一年半年時間,開發一定數量的主題探究學習專題,并積極嘗試“一課一題”等一輪復習教學模式,著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對新高考。
總之,課堂教學轉型勢在必行,我要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希望在地理教學中能夠做到:強調地理思想,使教學有“魂”;創設真實情境,使教學有“用”;注重問題探究,使教學有“理”;嘗試多種教法,使教學有“味”。利用自己的專長開發課程,在高考的道路上,助學生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