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是“領跑人”
古今中外,對于“校長”的定義有很多。我的理解是,校長是“領跑人”。校長應該朝著“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目標,領著全校的教職員工不停地奔跑,領著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而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做一個優秀的“領跑人”。
——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教師要敬畏孩子的生命
我從22歲開始,每一天都在學習怎樣敬畏孩子的生命。你的10分鐘、40分鐘,孩子的精神生命是不是成長了?對于教師來說,敬畏生命就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間中真正有所收獲,不要浪費孩子的生命。
——著名教育家于漪
(來源:新民晚報)
基礎教育要給孩子留下明亮的心
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應該留給孩子什么?我覺得要留下明亮的心,要留下他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向往、追求,這個太重要了。再好的孩子,如果只知道“我就要考名牌(學校)”,別的都不在乎,那就完了!他一定要知道,自己未來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葉瀾
(來源:第一教育)
教育是看問題的尺度和眼光
教育不只是一種實踐活動和實踐行為,教育也是看問題的尺度、看問題的眼光。如果帶著“教育尺度”和“教育眼光”看世界,教育無處不在。它不僅發生在校園、課堂、教室,也發生在機場、飛機、高鐵上,發生在博物館、圖書館、養老院以及商店。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政濤
(來源:光明日報)
通識教育分為兩個階段
可以試著把通識教育理解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側重在“識”,把“識”放在首位,通過傳授專業課程以外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是原來我們提的文化素質教育。第二個階段側重在“通”,“通”講究融通,希望學生掌握新學的這門課、專業思考問題的方法、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
——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