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明 章蓉
摘要:自跨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互聯網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深入,各種高新技術在此前提下進行開展與運用,金融行業在這新興發展前提下也展現出不同以往的面貌,開始借用互聯網來進行各項金融工作,探索新金融的邊界和局限,這也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更好進行金融監管,構建互聯網基礎下的新金融監管,是目前各個金融工作者探索實現的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新金融;監管范式
一、引言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讓我們日常所見的各行各業都面臨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怎樣把握好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會,利用這個平臺進行網絡轉型是目前我國許多企業考慮的重要問題;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行業體現出更多的互動性與平等性,不用出門,利用網絡,消費者就可以在移動設備終端上完成許多金融業務,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執行良好金融監管,這是今天我們探索的主體。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
(一)機會
互聯網利用高新技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多項事物。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業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展現出更多功能,最被人們家喻戶曉的莫過于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它利用互聯網技術使人們在互聯網的情況下就可進行借款、貸款、查詢個人賬戶信息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同時利用網絡技術發展的穩定性,人們在互聯網條件下進行的金融服務也能夠得到相應保障,防止其他負面現象產生。
(二)挑戰
互聯網的發展也給金融業帶來很多挑戰。在公司企業層面,基于網絡技術背景下的金融服務并沒有進行過多創新,也就是說,金融業在此條件下還是處于之前停滯不前的狀態,這就會給服務業管理人員一種假象,似乎基于互聯網下金融業發展更迅速,有了很大提升和改觀。然而,事實只是換了一塊更好的跳板,業務本身的能力并沒有實質性提高;在消費者層面,互聯網下的金融服務要求消費者要有能夠使用智能設備的基本能力,在這個層面上看,年紀較大的人群也就被排除在外,如何讓便利性普及各個年齡階段,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更新的。再者,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帶出了一批網絡詐騙團伙,消費者要學會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過程中提防、識別這些騙局,這也就要花更多精力成本在業務辦理上,與便利性相違背。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
(一)接受適當風險容忍度
美國經濟學家斯萊弗曾說,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無序”和“專治”兩種社會成本之間權衡。這表明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放棄做出一個選擇而流失的其背面優勢,因為選擇一個事物必然代表另一個事物的失去;在具體監管原則中,這點表現出的是我們要學會接受適當的風險容忍度,不能因為實施一項原則有一定的弊端就放棄它所帶來的優勢,例如在互聯網金融眾籌業務開展過程中,不能因為此類業務設計金額流量小,并且適用人群較少,就直接不開展這類服務,而是要順應自然發展,在其發展進人順利期時進行大量投放,在其發展進人衰退期時果斷丟棄。
(二)動態比例監管
在互聯網金融還未開展的情況下,各個企業由于背景、發展現狀等多個方面,本來就呈現出各有特色的局面,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企業內部硬實力進行動態比例監管,不死套一種標準,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實施,給互聯網金融發展給予足夠彈性,在實踐中,對于企業較小的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企業自主監管配合當地政府管轄;對于大型企業,我們可以采用國家嚴格政策監管,以避免其突然變化帶來的巨大影響力。
(三)原則、規則結合
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的目標不同,在實際生活中,原則性監管注重于引導為主,更多關心監管目標能否.實現,規則性監管則注重于根據規定做出詳細監管政策,各個企業都要嚴格按要求執行。在互聯網條件下的金融監管,我們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在原則性的基礎上實現規則性監管,已達到兩者共同實現的目標。
(四)關注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系統的風險也帶來相應變革,一方面,基于技術支撐下的互聯網金融有利于消費者信息的收集,通過互聯網,企業能夠實現傳統情況下無法做到的消費者信息全面獲取,進一步利用數據分析來刻畫消費者畫像,從而加快互聯網金融對其主要消費人群特征的明確,推出符合目標人群的金融業務。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會帶來系統性的風險增大,針對這點,股市金融服務就有很明顯的特征,當大量股民開始拋售某一只股票時,目前經濟的穩定性就會遭受挑戰,這也就要求企業推出針對性策略,及時止損。另外,信息安全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不短調整改善的關鍵問題之一,不僅是消費者本人的隱私信息,一旦管理不善,企業的信息被泄露,形象也會受到影響。
(五)全面數據監管
數據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但這也是互聯網的關鍵問題所在,由于互聯網具有人數眾多、密度大的特點,當面臨.“雙11"等節日大促,這時資金不僅流動速度快,數量還大,只要稍有不慎,互聯網金融就會因為突然變更的巨大流量崩盤甚至遭受利益損失。針對這個特點,互聯網金融行業要實時進行全面數據監管,通過這個手段加強對于互聯網突變的預防能力,以便及時止損。
(六)打擊金融違法犯罪
我們要學會在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業不斷展露的方便和快捷,同時打擊金融違法犯罪的情況,維持金融秩序。現如今雖然金融業面臨互聯網發展的大勢,但其中還有很多“披著羊皮的狼”,部分金融企業思想不正,妄圖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渠道開展非法集資,挑戰法律的底線,對于這類企業我們進行金融監管時要著重打擊,熄滅他們非法的火焰,以維持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環境;同時,針對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除了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之外,各位消費者也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推動構建健康、安全的互聯網金融氛圍。
(七)提高消費者保護意識
作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要組成之一,提高消費者保護意識也是目前許多國家互聯網金融服務開展的關鍵。不僅如此,提高消費者的保護意識還有助于盡快解決一些他們在實際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面對的問題,例如,在很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投資中,由于對投資產品的不了解,消費者很容易輕信銷售人員的銷售話語,進行盲目、不理智的投資,若是消費者能夠提前就有自我保護意識,那么他們在面對金錢誘惑時也能保持一定理智,防止被騙的情況出現。
四、結束語
只運用單一監管是萬萬不可的,雖然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種類復雜多樣,但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方法進行有效監管,這樣才能確保積極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便于消費者進行使用;我們要立足于金融發展實際,運用互聯網金融監管新范式,抓住互聯網發展的大勢,在高新技術的背景下更好進行金融監管,這也更有利于提高企業信譽度,不斷美化企業形象,促進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最終達到不需要監管的最優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2):6-17.
[2]劉婧.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財經界(學術版),2018(7):7.
[3]杜趙雨.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時代金融,2014(27):36+44.
[4]許澤瑋,施健.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經濟,2016(10):79-81.
作者簡介:
陳傳明,章蓉,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