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義
摘要:社會高速發展,衍生了大批網絡流行語。網絡語言簡潔、形象、富有創造性,且反映了當下中國的社會發展狀態,因此,如何傳神地翻譯這些網絡語言也是展現我國精神文明狀態的重要一步。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特點;翻譯技巧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可以說每段時間都有一波新的流行語的誕生。網絡語言標新立異、簡單幽默、傳播迅猛。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網絡流行語的翻譯便被提上日程。而如何將流行語中所蘊含的信息準確恰當地傳達到目的語中,就需要翻譯工作者很好地把握源語的特點及其深刻內涵,靈活使用翻譯技巧,盡量做到“信、達、雅”。
二、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網絡流行語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和思想的解放,它們的風靡全網及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彰顯了語言的強大生命力。網絡流行語作為一個新的語篇類型有其獨特的特點,我們在英譯前需了解其特點,把握翻譯技巧,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第一,網絡語富有創造性。只要能達到交流的目的,網友就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詞語。如網絡用語慣用漢語語音的諧音雙關來達到幽默風趣的效果。這類詞最有特色,數量也最多,如“斑竹”代替了“版主(forum moderator)”;“童鞋”代替了“同學(schoolmate)”;“稀飯”代替了“喜歡(like)”;“杯具”代替了“悲劇(tragedy)”。另外,很多諸如“姜你軍”、“蒜你狠”、“煤超瘋”等一系列夸張詼諧的詞語會用來反映了大眾面對物價上漲的崩潰心理。再比如,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習慣用一種新穎的詞語來指代新事物、新現象,而這種詞也會催生出大批流行語。如由“奴”催生出的詞匯有:“婚奴”(wedding slave)(指的是很多年輕人為了舉辦豪華婚禮而背負沉重的債務,婚后不得不像奴隸一樣努力工作去償還債務)、“房奴”、“證奴”等。
第二,網絡流行語形象生動。網友會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達某一現象。如”鳳凰男”(ugly ducking)指的是出身貧寒,透支家里的全部積蓄幾經辛苦考上大學,畢業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并娶了城市姑娘的男子。如“蝸居”(shoebox apartment)指的是剛剛工作的年輕人因買不起房而居住的狹小空間。“蘋果派”(apple fans)指的是迷戀蘋果各類產品的人。
第三,網絡流行語簡潔。為了更加方便交流與傳播,網絡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二手病”(hand operating)指的是因過多使用操作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而產生的手指及手腕損傷,從而出現的“鼠標手”、“手機手”等。用“達人”(geek)來表示精通某項技能或者在某方面表現天賦的人,如“網絡達人”。
第四,有些網絡語言不符合漢語言的語法規則。如“井噴”(skyrocket)表示房市、股市等快速增長的狀態,在網友使用這個詞語之前,漢語言中是沒有這個意思的。同樣的還有“雙面膠”(peacemaking husband),指的是周旋于母親與媳婦之間,協調二人關系,維持家庭和睦的丈夫。本意是指卷狀膠黏帶,因六六同名小說及電視劇《雙面膠》而流行衍生出的新的含義。
三、網絡流行語英譯技巧
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如何準確翻譯網絡流行語,并保留其幽默趣味性,確實不易。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翻譯方法:
1.直譯。有些網絡語可以直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且不會產生誤會的,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這樣,能最大程度保留中國特色,原汁原味。如“垃圾睡眠”指的是因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而引起的低質量睡眠,同垃圾食品(junk food)一樣有害身體健康,所以可以直譯成“junk sleep”。如“團購”指的是認識或不認識的消費者聯合起來,加大與商家的談判能力,以求得最優價格的一種購物方式,可以直譯成“group purchase”。同樣的,網民通過“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來表達自作自受的意思,指的是不做錯事就不會產生不利的后果,可以直譯為“no zuo no die”,且該翻譯已被錄入美國在線俚語詞典。
2.意譯。有些創造出來的網絡語富含中國特色,或者說采取了一些修辭手法,舊詞新意等,如果直譯難免會引起誤解,這時候,就可采用意譯法。比爾蓋茨在退休時,將其個人資產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分文沒給子女,“裸捐”因此流行,指的是將特定范圍的個人資產全部捐出,可意譯為“all-out donation”。再比如“磚家”,雖然與“專家”諧音形近,但這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不學無術、卻夸夸其談、冒充學術權威者、不以求真知為目的,說話也不負責任,最終目的是利益的一群人,固然不能翻譯成“experts”,而應該譯成“charlatan”。
3.加注法。很多網絡語富含中國特色,可以采取加注的形式讓外國讀者更好理解。比如“草根”,譯為“grass root industry”,后面加注“villag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 which take root among famers and grow like wild grass”。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網民創造的網絡流行語也越來越多,這些詞語涉及了現代生活的諸多領域,如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等。網絡語言形象生動,反映了當下中國的社會動態和文化走向。因此,如何傳神地翻譯這些網絡語言也是展現我國精神文明狀態的重要一步。譯者在翻譯時,應充分了解流行語的特點、來源及其深刻內涵,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將源語準確地傳遞給目的語讀者。
參考文獻:
蔡愛春,譚暉. 從跨文化視角看漢語網絡流行語的英譯[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 (2): 25.
丁一. 網絡流行語的構成形成及翻譯方法[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 (3): 71.
劉偉,史冬燕. 論中式英語的網絡生產機制——以 “No zuo no die”為例[J]. 校園英語,2015 (10): 215.
莊雯戈,袁佳艷. 網絡流行語的諧音修辭研究[J]. 北方文學,2017 (0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