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玲
摘 ?要:本文根據對中職學校的化學課堂教學進行的現狀分析,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究教學改革的措施。為了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積極轉變教學觀、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個人修養等,不斷優化教學效果,使課堂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態勢。
關鍵詞: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6-0187-01
對中職學校化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教學方面存在著較多弊端。通過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我從中得到啟發,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地方。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其主體性地位也不可忽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顧及學生主體作用的存在。為了更好地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教師應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了解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學習上的困擾,有利于教師在施教時,采用適當方法,適時鼓勵、表揚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的表現,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其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對于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談話,或是詢問班主任、班干等方式了解情況,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的目標。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詳細了解原因:是否與授課內容的難度過大有關,或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心情、家庭因素等有關。為此,教師和學生均需進行反思,教師所授課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避免難度過大,避免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化難為易,對于關鍵知識點可適當放慢教學速度,隨時注意學生的接受情況。而學生本身要端正學習態度,對于疑惑不解的問題,應及時請教老師、同學,才能及時掃除障礙,使得學習變得更加順暢、輕松。
2.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不再是忠實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課程創造、開發的過程,同時,教師的獨白應轉變為師生交流。在新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應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間能夠更加充分地分享彼此的經驗、知識、情感等,實現教學相長。課堂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有傳遞者、開發者、引導者,而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開發者、體驗者。師生互動一方面有利于對教材進行活化、補充,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和完善,更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另一方面,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參與率高,使得師生交往融洽,互相受益。
3.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
上一堂好課,教師要善于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倘若在教學過程,只是單純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學生面對的是枯燥的純理論知識,機械地背誦、記憶,便喪失了興趣。教師也未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沒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的內容,教師必須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具體實施可以有以下幾點建議:
(1)結合學習偏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不同的人,學習偏好是不一樣的。學習偏好可以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因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滿足學生的偏好。例如,采用多媒體、講授法授課、穿插視頻、播放音樂、制作各式各樣的海報、圖片、插圖、模型、設計廣告、表演、做游戲等等。但要想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多種學習偏好,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完成教學設計,才能優化教學效果。
同時,教學依賴于情境,要善于使用多媒體,集圖片、音、像、動畫為一體,也可以通過舉例、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熟悉的場景和個人的直接經驗,通過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優化課堂教學,使知識在傳遞中獲得改變、創新、增值。通過創設情境,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帶領學生一起進入新的學習內容。
(2)適當進行知識拓展,歸納鞏固新知識
要使學生靈活運用對于所學知識,有必要進行額外的拓展。教材的內容和練習往往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教師在上課時,通過舉例子豐富、活化教材,或是通過練習考查學生對知識能否靈活運用,是否會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既拓寬了教學內容,也使得學生從教師舉一反三的例子中活學活用,鞏固已學的知識。再者,較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因此學過的知識很容易遺忘。教師有必要在下課前歸納主要知識點,或是上新課前回顧前一次課的內容,可以采取提問或其他形式,讓學生在反復問答、回顧的過程中,得以鞏固基礎知識。
(3)教學反饋,評價教學效果
一節課下來,考查老師是否教得好,學生是否學得會,不能忽視教學反饋環節。通過讓學生做練習,或是提問講解一些相關的內容,或是請學生發言,談談自己在學習中已經掌握的知識或是疑惑之處,也可以談談課堂設計的優點以及存在的不足。通過反饋,可以讓教師能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得知自己在教學中運用的方法是否恰當,是否和預定的教學效果有差距,對今后的工作如何更有針對性地去提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情況,便于自己在課后進行查補缺漏,盡量完善知識學習。
總之,要想突破傳統的化學課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積極了解、關心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還應轉變新的教學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施教過程注意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學習。最后,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以自己的學識和言行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王赫陽.綠色化學的意義及發展[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趙春玲.從“根”抓起實施綠色化學教育[J] 甘肅教育,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