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小學的數學教學工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起點,對于學生以后數學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和培養學生自主學講的能力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數學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改變數學課堂上傳統的教學方式,重視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數學教學達到理想的目標,增強學生自主學講的能力,為以后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學講;具體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在學生教育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也越來越受關注。數學學習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枯燥的過程,學習數學的好壞,關鍵就在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以及學生是否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學生自主學講,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學習中充滿熱情和信心,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自主學講的策略。
一、積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講能力
如果要進行學習,首先需要的就是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而學習興趣更是學生進行自主學講的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不能夠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心理上要與學生接近,要以學生的思想特點為出發點,用獨特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創造貼近學生心理和思想的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一課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的展示,將圖形運動的軌跡和方式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課本知識,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開展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講的有效開展
現代教學的意義,看重的不是教師講解的是不是特別精彩,而是看在課堂中,學生是不是參與其中,并且能夠相互交流與合作,最終能夠共同發現和解決問題,并且還學會了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努力創造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創造學生開展自主學講的機會,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學生自主學講創造條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互相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帶動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地進行。
例如,教師講到“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將全班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出一些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自主學講學習,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幫助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中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與了解。
三、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習自主學講,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獲得的,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領導地位,學會做一名在教學中與學生成為合作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從中起到協助和引導的作用。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自主學講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對本節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研究,然后根據具體練習掌握本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促進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了條件。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講的環境,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學進去、講出來”,提高自身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通過課堂開展互動討論和組織合作學習,從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月萍.『學講模式』: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有效路徑——『認識時,分』的教學嘗試與思考[J].小學教學,2019,(10):42-45.
[2]歐陽毅.踐行學講方式,推動學講計劃——對小學數學“學”“講”融合的思考[J].神州(中旬刊),201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