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高校開始實施規模較大的信息化建設,這相比西方國家開始得較晚。由于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術對現代化的教育教學開始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開始被廣泛地使用于高校教學、行政管理、教研科研等方面。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
一、引言
面對市場人才需求現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應從企業實際需要出發,按照企業的崗位設置,開發適用的課程,對傳統授課形式進行改革,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這樣,方能完成高職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增磚添瓦。
二、高職“微課+翻轉課堂”立體教學模式發展背景
(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背景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各個學科教學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2015年、2016年筆者逐漸接觸并完成10分鐘的微課,學習到幾何畫板,flash,mathtype 等軟件,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一些抽象的概念,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點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的方式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各種視頻錄制軟件,視頻上傳網站的開發,云技術的出現,為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支持。諸如像 Adobe 公司開發的 captivate,Tech Smith 公司開發的喀秋莎等專業視頻軟件逐漸大眾化,一般非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只需要閱讀這些軟件的使用說明就能夠輕松的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而對于視頻錄制所需要購買的設備,對于非專業視頻編輯而言也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很低廉。因此,現階段,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可能。
(二)傳統的講授型課堂教學模式亟待升級背景
所謂的傳統課堂指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知識進行整理,整合,歸納,然后通過口頭講授,多媒體課件演示,板書等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在整個課堂中扮演主角。傳統的講授型課堂模式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了,最初,出于教育的目的將一群青少年集合在一起,不同的老師輪流傳授知識,學生則進行模仿和練習。課堂學生的學習模式基本上是:上課聽講——作業練習——課后復習,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記筆記,整個過程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知識,完成練習,課后完成家庭作業并且復習課堂知識。隨著市場和經濟的變化,傳統授課模式的一些弊端日漸浮上水面,我們只有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標準的觀念,依據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的需要,來進行課程的開發與設置,才能使畢業生真正成為企業“用得上、留得住、受歡迎”的合格人才。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通過對中國知網、萬方、百度文庫、可汗學院網站查閱,學習了大量的與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相關的的著作論文、微課教學視頻、期刊等。對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微課的相關研究、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歸納、整理。在知網數據庫中,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都是研究的熱點問題,相關文章篇數都在 20000 以上,相關期刊篇數較多,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相對較少,可見在翻轉課堂與探究式教學的相關研究比較普及,但是還不夠深入。例如,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翻轉課堂的相關研究有 2029篇,碩士論文有185 篇,博士論文5篇。可見已經有人關注到翻轉課堂和探究式教學的相關性,并且已經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一)國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早在十九世紀早期,西點軍校的一名教官設計了一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教學資料,在課上提出自己學習的疑難問題討論并且解決。這可以說就是翻轉課堂早期的雛形。與我國的教學信息化相比,外國的研究和建設時間更長,目前已具備穩定的、大規模的技術隊伍。比如瑞典、英國、美國都非常注重教學信息化建設資金的投入,這些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尤其是美國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各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設,注重共享學校的信息資源,進而通過信息技術方式使教育的能力增強。2011年薩爾曼.可汗和他一手創辦的可汗學院紅遍全球,他在網站上錄制教學視頻生動易懂。可汗學院整合了大量的視頻教程,一些一線教師把可汗學院的視頻資源運用到自己的翻轉課堂中,省去了比較專業視頻制作環節,可汗學院提供的在線免費教學視頻降低了學校和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門檻,促進了翻轉課堂的普及。
翻轉課堂在國內外其實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多一線教師正著力于探索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的 Robert Talbert 教授在自己的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克林頓戴爾高中是美國第一家全面推行翻轉課堂的學校,學校的每一節課都是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翻轉學校”;河畔聯合學區的翻轉課堂,采用Tech Smith 公司開發的 Camtasis 軟件把教學內容錄制在視頻上,學生在家觀看完教學視頻后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上,教師整理多數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在課堂上釋疑,并且留出大部分時間輔導學生完成練習,并且對練習中的問題進行講解。
(二)國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
在各網絡數據庫目前能夠查到的有關信息化教學的論文已經達到從 2005 年的1001 到 2017 年的 9072 篇,呈逐年遞增趨勢。隨著國內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有的學者結合現代教育理論,構建出了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駱魁敏的研究指出,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高中數學探究教學應該包括六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網上協作,網上測試,課堂小結,整體結構,其中創設情境,網上協作,網上測試的環節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所有的環節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任意混編,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學校機房完成,并且對機房配置和網絡有一定的要求,為了盡可能的貼近真實情境,創設情境部分需要利用數學虛擬實驗室來完成,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但是這對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就相對較高,每節課需要準備相應素材,教師的備課量將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梅.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科技風, 2016.02.
基金項目
文章課題資助,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微課+翻轉課堂”立體教學模式的構建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