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曹江 王廷赫
摘要:博物館是面向公眾傳播文化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場所,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服務令游客獲得便捷、舒適的參觀體驗始終是博物館努力的方向與動力源。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及博物館游的興起,網絡和信息技術在博物館公共服務中的應用成為必然。票務服務是博物館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本文以重慶自然博物館為例,分析擬搭建的票務管理系統的功能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重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設計;分析
博物館作為向大眾傳播文化、提供服務的社會機構,正努力嘗試將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融入日常公共服務。票務服務是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中基礎且重要的一環。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告別傳統模式,向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務模式轉型,成為人們當前面臨的新課題。博物館智能票務管理系統的總體目的是以高科技信息技術為依托,重構和優化業務模式,達到全智能計算機控制和充分的數據共享,建立規范的業務管理體系,嚴密的智能監控和管理。
1重慶自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建設
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于2015年正式向公眾開放,一直備受觀眾追捧和喜愛。重慶自然博物館常設展覽實行免費不免票制度,開館以來,門票均為人工發放,涉及到收費的特展及其他項目門票,采用人工銷售、現金支付的方式,觀眾流量根據門票發放(銷售)量粗略統計1博物館游的日益興起,使大批游客紛紛涌入,傳統人工票務模式已無法滿足館方統籌管理票務工作、統計分析游客流量的需求。為解決以上問題,館方經數月需求調研,于2018年初開始建設票務管理系統,力求實現票務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提高票務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務質量。
2重慶自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分析
所有門票均采取網上預約、現場自助取(售)票、人工取(售)票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游客取(購)票效率;采用自助檢票和人工檢票相結合的方式,為游客快速入館提供便利;通過出票和檢票功能,自動統計當日游客數量,掌握館內實時客流量;系統后臺可快速準確抓取所有票務信息,實現所有統計與結算自動化;通過實名票務獲取游客屬性信息,記錄游客參觀行為數據,并形成相關統計報表。
3重慶自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設計
3.1票務管理
3.1.1票務設置
(1)散客入館門票每日可預約量,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定義;(2)散客特展門票每日可預約量,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定義;(3)散客入館、特展、活動和講座門票單次預約人數上限,可自定義,建議為3;(4)團隊入館門票每日可預約量,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定義;(5)團隊單次預約人數上、下限,原則上不設上限,下限為5人;(6)特殊日入館門票可預約量,館方因故采取臨時限流措施;(7)固定閉館日設置,每周一;(8)臨時閉館日設置,主要因館方集中檢修設備或其他因素需要臨時閉館;(9)臨時開館日設置,法定節假日逢周一需要正常開放;(10)預約須知設置,編輯票務預約相關提示,可發布于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預約界面。
3.1.2票務發布
本模塊可發布和管理館內特展、活動、講座等票務。第一,特展信息管理。其涵蓋特展信息的新增、修改、刪除、發布、下線和查詢等功能,可設置特展相關屬性,比如特展名稱、展出地點、起始時間、結束時間、票種票價和圖文介紹等,設置完畢可發布至官網、微信公眾號預約界面、自助取票機。未發布的特展信息可進行再次編輯,已發布的特展信息亦可根據需要進行下線處理。第二,活動信息管理。類似于特展信息管理功能,可將設置的信息發布至官網、微信公眾號預約界面和自助取票機,在此基礎上,管理員可設置活動人數上限,可在管理界面獲得所有預約者的名單,并導出Excel表格提供給活動執行部門。第三,講座信息管理。其功能同活動信息管理。
3.1.3票務查詢
本模塊可通過兩種方式查詢入館、特展、活動和講座等票務情況,以入館門票為例。第一,訂單查詢,顯示訂單列表,涵蓋訂單編號、參觀日期、來源渠道、參觀人數、到訪人數和訂單時間等屬性信息,可通過輸入訂單編號、訂單時間范圍或選擇訂單來源渠道(官網、微信、自助取票機、人工)等方式查詢具體票務信息。第二,參觀人查詢,顯示參觀人屬性列表,涵蓋參觀人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碼和訂時間等信息,可通過輸入訂單編號、參觀人姓名、證件號和選擇訂單來源渠道等方式查詢具體票務信息。另外,特展、活動、講座的票務查詢方式與入館門票類似,都可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查詢,如果涉及收費,會在訂單列表顯示訂單價格、支付狀態等屬性。
3.2網上預約
網上預約已經是許多博物館都在實施的一項便民服務。對于觀眾而言,通過網上預約可確保提前領取或購買到參觀當日的門票,避免到達場館后因門票發放(銷售)完畢而無法入館的尷尬;對于博物館而言,網上預約可幫助工作人員對當日客流進行有效的預判,也能有效減輕現場排長隊取票的秩序維護壓力,進而改善觀眾的參觀體驗。本票務管理系統擬在博物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開發網上預約入口,兩個入口對應同一后臺,并實現與后臺互通的數據傳輸功能,便于工作人員對預約情況及相關的票務信息進行實時的查詢和統計。
3.2.1個人預約
觀眾進入官網或微信公眾號預約界面后,按要求填寫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等相關信息,選擇預約日期完成預約流程,屆時,系統將返送電子二維碼至預約者手機上,預約者于參觀當日可直接掃碼或驗證身份證入館;對于部分特展、活動及講座等收費票種,預約方式與入館門票類似,而系統將集成支付寶、微信支付接口為預約者提供在線支付渠道,支付成功即預約成功。
3.2.2團隊預約
系統擬支持團隊觀眾在官網進行預約。預約時,團隊負責人除了填寫團隊信息外,還需下載團員信息表對團員的姓名、身份證號進行一-錄入并上傳至系統,工作人員對所有團隊信息審核通過后視為預約成功。
3.3現場出票
現場出票適用于未進行網上預約的觀眾。系統擬配備多臺自助取票機及出票電腦,為它們開發出票操作界面并實現與系統后臺的數據傳輸功能。
3.3.1自助出票
未預約且攜帶身份證的觀眾可通過自助取票機完成所有票種的取(購)票操作:觀眾只需在取票機上驗證身份證,領取免費入館門票時,系統將自動打印帶有二維碼的紙質票;購買收費門票時,系統支持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支付成功后自動出票。
3.3.2人工出票
未預約且未攜帶身份證件的觀眾可選擇人工出票服務,工作人員可為其手動輸入身份信息后完成二維碼紙質票的出票程序,支持所有票種。
3.4現場檢票
系統擬采用自助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票且要求設備能夠自動識別各個票種完成檢票程序。
3.4.1自助檢票
已預約觀眾可通過身份證或電子二維碼于閘機處檢票入館,未預約觀眾也可通過紙質票上的二維碼檢票入館,閘機可實時將檢票信息傳輸至系統后臺。
3.4.2人工檢票
系統擬配備多臺手持移動檢票機,適用于以下場景:一是當閘機通道出現客流量過大或閘機出現故障時,工作人員可另辟新通道并使用手持檢票機檢票;二是用于特展、活動、講座等不同場地入口的檢票。手持移動檢票亦可實時將檢票信息傳輸至系統后臺。
3.5其它功能
(1)擬支持對觀眾檔案進行查詢和管理,除了可查看到訪觀眾的屬性信息,還可查看其預約、參觀、購票等行為信息。
(2)擬支持自定義觀眾黑名單規則,對于多次預約卻未入館參觀的觀眾可將其暫時列入黑名單,一段時間后可解封到白名單。
(3)擬支持對閘機、手持移動檢票機、自助取票機等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可為設備命名、設置唯一標識、指定檢票種類,可獲取設備每日檢票或出票數。
(4)擬支持新增或刪除系統用戶,可對用戶權限進行設置,可對用戶操作日志進行記錄和查詢。
4結語
互聯網+大門的全速開啟為博物館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博物館人應該把握這一良機,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本館特色的信息化建設道路并不斷開拓創新,為促進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社會發展新形態,全面提升社會創造力和生產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慶自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歷經半年開發建設后上線試運行,期間經歷了國慶黃金周大客流量的實戰考驗。博物館票務服務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不僅提高了票務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而且大大提升了館方整體的公共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黎巍巍.“互聯網+”時代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重慶自然博物館票務管理系統為例[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08):173-176.
[2]張靜,淡濤,楚哲.信息通信技術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智能票務管理的應用[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05):95-96.
[3]陳晶.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票務管理信息系統構建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
[4]韓鵬飛,劉洋,呂瀅嫻.博物館票務網頁的用戶體驗地圖構建及其服務設計[J].工業設計,2019(07):83-84.
[5]黎巍巍,王龍.從“提供信息”到“提供服務”——論重慶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的功能提升及幾點思考[J].科技傳播,2019,11(14):89-91+149.
[6]黎巍巍.從公眾服務視角談智慧博物館建設[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9,37(07):219-220+222.
[7]趙靚.中國國家博物館自助取票終端的研發與應用[J].科技風,2016(10):135.
[8]朱中一.淺述博物館的智能售票系統[J].中國博物館,2012(02):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