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伴隨著新的語文教學課程標準規范的實施,現行的語文教學方式并不能很好切合新標準。本文在闡述現存的教學現狀基礎上,結合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學校的教學的現狀和特點提出一些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誤區;對策
1 前言
語文教學伴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現如今,不論是在知識的積累方面,還是在能力的鍛造方面,社會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的要求都上升了一個臺階。最突出的地方體現在語文課本的廣度和深度上面都和小學有了明顯的不同。從現行教材文課文內容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風情,也能體會到祖國的民俗生活,甚至能追憶大哲學家的哲理思考。但是我們在調研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填鴨式的教學,不但沒有讓語文課本的內容優勢發揮出來,還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日漸消散。歸根結底在于我們陷入了一些誤區當中。
2 初中語文教學目前的現狀背景
首先從當下初級中學的教師配置上,我們能看出一些端倪。現在大多數初級中學班主任的設置都是語文老師,這其中的主要因為是大部分的語文老師會給人一些博才多學、沉穩的感覺。但是這種刻板印象的塑造是否有助于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還是需要進一步觀察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對于某學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按照調查資料顯示,在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度方面,有超過6成的學生認為語文課程設置比較有趣。但是這其中也有兩成的學生比較害怕老師會對自己進行提問,而且表示語文課程的題目設置難度是比較大的。之后我們又對于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程度進行了一些抽查,要求學生背誦一篇初一學過的課文,或者是口頭闡述課文的重點章節和內容。這其中超過六成的學生所背的課文,內容主要是古文和文言文。而只有四成的學生能夠大致的描述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寄托。而更加深入的對于文章的深層把握,僅僅只有兩成學生可以理解。從以上這些調查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很多學生都比較喜歡語文課,但是往往這種喜歡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的聽講,課下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鞏固和歸納語文知識。這除了是學生自身的因素和當下教育體制的影響原因外,更多的是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誤區。
3 初中語文教學的常見誤區
3.1 對待學生的要求偏差
這種學生要求的偏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課下訓練過程當中。據調查數據顯示,有接近七成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喜歡一些聽講很認真,而且能夠按時按量完成好作業的學生。但是我們也發現,初中語文作業一般來說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和課文緊密配套的訓練題,第二是對于課文當中考試要求背誦的段落進行抄寫,第三是日常的作文訓練。在這幾個作業的過程中,作文無疑是所有部分當中難度最高,也是所占比例也是最少的。這種分布情況會直接導致很多學生作文的水平比較低,也不愿意去寫作文。在課后的習題當中,我們一般會選擇一篇課外閱讀,來輔助學生進行練習。但是學生的答案往往是對于教師課堂內容的一種等意替換,教師在評價作業的過程當中,也僅僅是給予簡單的肯定。這種答案缺少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無法衡量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第二的方面集中體現在課上的訓練當中。眾所周知,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本應該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的過程、思想互換的過程。這種互換過程具體體現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應該是老師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解感染學生,學生通過老師的思路,鍛煉思考能力。這是一種雙向的過程。而當下的情況是:教師以灌輸性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中也較少關注學生的反饋。
3.2教學手段方式以及內容比較單一
教學內容方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會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帶入到課文評價當中去。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受到老師的影響,對于自身思維的發散是十分不利的,同時容易形成對于這些課文和作者的刻板印象,對于學生個人思考能力的培養存在阻礙。除此之外,教學手段上的單調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突出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進行單一化的講述,對于一些課堂情境的創設方面缺乏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4 針對常見誤區的解決策略和方式
4.1多元化拓展學生學習方式,加強能力訓練
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應該多樣,教師應該充當幫助學生多樣化學習的角色,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首先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作文訓練,比如每周布置2~3篇作文,或者每隔一天讓學生寫一篇日記,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同時在之后的訓練過程當中,要增加難度,不斷的提高字數,直至和中考的語文考試要求相符合。同時,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過程當中,可以不以答案為導向,多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并和課堂聯系比較緊密的文章,不僅讓學生能夠去利用材料提升閱讀能力,還能夠培養對于閱讀的興趣。
4.2利用好課后作業,提升訓練效能
課后作業是檢測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們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水平不僅僅從考試課堂內容的重復來判斷。還要多樣化的評價,多角度的查看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于語文的運用。最后,我們一定要修正對于學生作業的考察以重復度來進行衡量的落后標準,雖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次重復抄寫有利于增強記憶。但是從理解角度來說,多次重復抄寫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我們需要要求學生針對課文的注釋進行翻譯,將課文的創作背景尤其是主動將一些文言文的創作背景,融入當時的社會環境當中,在此基礎之上,充分體察作者的感情情緒。讓他們自己發現文章的情感,這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課程雙向教學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準備和訓練,不僅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能。
參考文獻
[1]牛文惠.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64-65.
[2]康生清. 初中語文教學須注重背誦方法的指導[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上)[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