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紅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積極開設“形勢與政策”教學,以提高學生對時政的了解與認識,確保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中樹立愛國精神與責任心,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吸引力
引言:
“形勢與政策”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喜歡的教學方式及所期待的教學效果,根據(jù)課程的教學任務積極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吸引力,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逐漸地了解我國時政,加強對學生對時事政治的了解,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形式與政策”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多數(shù)大學生認為“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較大的影響,可以拓展自身的視野,而且大學生學習中較為重視相關課程的學習,認為相關學習可以幫助自身認識時事政治,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但是部分學生在學習中認為相關課程的學習沒有必要,在學習中存在敷衍的態(tài)度,更加偏重于專業(yè)課知識的學習,導致教師無法激起學生學習時事政治的熱情,降低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及三觀的影響,嚴重影響著教師的教學進度及質(zhì)量。學生在學習中會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有所期盼,希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相關的實施政治知識的講解,學生希望可以通過教師對民生及教育改革的看法加強對其的了解,以求為自身的學習、生活及就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少數(shù)大學生表示教師的教學成果較差,應通過專業(yè)知識提高、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部分大學生認為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較為扎實,可以根據(jù)國家方針對時事政治進行解讀,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設置的實踐任務較少,無法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切實體會相關的精神,導致學生無法提高自身對“形勢與政策”的學習。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希望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的方式教學,而且期待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加強對學生之間的交流,減少教師自身對實時政治解讀,通過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1]。
二、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吸引力的策略
(一)重視“導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作用
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深學生對相關課程作用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相關課程的重視,以此提高學生對相關課程的興趣,增加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導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課中教師要對相關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及課程學習對學生具有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發(fā)展情況及我國戰(zhàn)略方針,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等作用,確保學生在學習導課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形勢與政策”學科的了解,還可以在提高學生對社會事件的認識,以此提高學生對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教學手段多樣化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較多,教師長時間的理論闡述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地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降低相關課程的吸引力,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煉事件中的重點信息,對相關的政策進行解讀,并且要根據(jù)相關課程要求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政策與學生討論,確保“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的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預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確保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觀點加強對學生的交流,使學生加強對社會事件的體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2]。
(三)提高師資隊伍理論素養(yǎng),講究教學語言藝術
學校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應明確教師的重要性,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因此,學校定期的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確保教師在參與培訓中逐漸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對時事政治的認識。而且要定期的在學習內(nèi)部開展課程教學交流會,使得教師在交流中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解決教學中所遭遇的問題,以此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素養(yǎng)。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語言藝術的學習,使其通過幽默的、清晰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四)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在“形式與政策”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確保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新形勢下,教師應積極轉(zhuǎn)變自身的思想觀念,重視實踐教學的應用,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應用,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率及質(zhì)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此外,學校應加大對實踐教學的力度,為實踐教學提供物質(zhì)層面的保障,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
三、結論:
教師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導課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相關課程的重視,并在教學中加入較多的生活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提高“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及質(zhì)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恒,柳洲.形勢與政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思政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5):38-41+50.
[2]昃晨. 淄博市高職高專《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大理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