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電解鋁需求快速增長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Q企業也通過創新發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由投產初期的單一生產發展到擁有多生產系統的大型企業,呈現出產品品種結構復雜、種類繁多,生產工藝復雜多變、技術含量差別大的特征,同時面對基礎工作薄弱、管理相對粗放、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減弱等資源性企業發展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成本理念來激發企業的動能和活力。而基于作業成本法的作業成本管理這種新型管理方法,則有利于實現企業由規模數量發展到質量效益發展的轉變。本文從Q企業實踐的角度對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管理;作業;作業中心
一、作業成本法基本概念
作業成本法也稱作業成本計算法,是以經營活動中的作業為核心單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準確地計入作業,然后通過選擇確認成本動因(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原理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其作用是通過作業分析使管理者識別并消除那些”不增值作業”和浪費,抓住關鍵作業,使采取的管理措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改進業務流程,提升企業贏利能力。
二、實踐應用企業概況
位于中國西北地區的Q企業是集鋁冶煉、鋁深加工、碳素制品生產為一體的大型電解鋁企業,也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骨干企業。企業建廠時間長,投產至今,經過不斷實施的技術革新、改造、擴建和新建,目前已形成電解鋁年產能99萬噸、陽極碳素制品48萬噸生產規模,企業從業人員近7000人。
三、實踐應用研究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電解鋁需求快速增長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Q企業也通過創新發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由投產初期的單一生產發展到擁有多生產系統的大型企業,呈現出產品品種結構復雜、種類繁多,生產工藝復雜多變、技術含量差別大的特征,同時面對基礎工作薄弱、管理相對粗放、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減弱等資源性企業發展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成本理念來激發企業的動能和活力。而基于作業成本法的作業成本管理這種新型管理方法,則有利于實現企業由規模數量發展到質量效益發展的轉變。作業成本管理將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以作業為中心進行確認、計量,最終計算產品成本。它對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進行追蹤并動態反映,通過價值鏈分析、資源動因分析,作業動因分析等,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消除和精簡不能產生價值的作業,有效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基于此,Q企業選取作業成本法應用于成本管理作為一種新的嘗試。
(一)建立作業成本法管理體系
一是確定總體思路,通過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建立科學的作業標準,經過與實際成本發生過程的對比,找出差異及時糾正,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便捷地確定成本控制的關鍵點。
二是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各級組織的負責人和工作職責,做到全員參與,并突出生產一線作業人員的作用,制訂作業成本體系設計目標和原則。
三是建立作業成本法整體框架,由于Q企業組織結構及產品生產工藝復雜,特制定從陽極系統開展試點,成熟后逐步推廣到電解、鑄造等生產系統的方案。
四是搭建作業成本計算模型,確定產品、作業、資源三者一一對應的各個作業成本的匯總計算方法,并借助信息化辦公管理技術及時核算出產品的實際成本。
五是規范和細化有明確作業區間的作業流程、作業標準和作業實施規范。結合定額管理完善機物料資源的申購、領用、退庫、維修等制度,使各作業中心的資源耗費(人工、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動因)和作業耗費(工器具、運輸、機械設備等作業動因)能有明確的確認和計量標準控制,同時作為建立績效考核體系的標準和依據。
(二)作業成本管理體系實施應用
由于作業成本法實施是對作業基礎數據的采集、核算和分析,會涉及大量的信息,因此必須以應用軟件工具的開發應用為前提。下面就以Q企業陽極系統的生產車間為例說明具體的實施過程。
首先,梳理生產工藝路線和各作業點,確定主要作業及其所屬作業中心。其中,包括煅燒工序石油焦混配、帶料和煅燒;成型工序配料、預熱、混捏和成型;焙燒工序裝出爐、編解組和升溫曲線控制;組裝工序壓脫、校直、澆鑄和返回料處理等作業點的梳理,以確定主要作業及其所屬作業中心。
其次,制訂作業計劃和標準定額,分年度、季度、月度、日歷工作日制訂各作業中心的作業量計劃,作為實施作業的目標和任務,形成上下作業鏈有效匹配和銜接,同時將生產過程中的費用進行定額化,起到數據對標和成本分析的作用,如材料消耗定額、能源耗費定額、工器具及低值易耗品使用耗費定額、直接人工定員、人工工時定額、主要設備的運轉時間定額等。
再次,采集信息數據和核算主要經濟指標,收集記錄產品生產所消耗原料、能源(水、電、天然氣等)、工藝參數(溫度、密度、原料配比、額定功率、運行時間)等信息數據臺賬,再根據原始數據資料核算生產經營指標,如實收率、物料和能源單耗、勞動生產率、設備運轉率、產品合格率、廢品率等。
最后,生成作業成本管理報表和管理分析,以成本管理報表反映各環節發生的費用、分配、計算的結果信息。對各作業中心在作業期間的成本控制情況,進行產品、價值鏈、作業價值、資源等多維度的分析,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和總結,同時為下一階段再確定優化目標提供決策依據。
(三)建立全面的作業考核體系
實施作業成本管理,作業業績計量與考核也是重要環節,必須有科學合理的業績計量手段和考核辦法,以激勵和促進各作業中心持續改進完善作業環境和優化作業體系,規范員工工作行為的同時,達到有效降低成本的最終目的。
四、實踐應用效果
(一)實現全過程全員成本管理的覆蓋
作業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進一步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實現全員參與管理。
(二)實現生產作業流程的再造和優化
通過作業分析.確定哪些作業是增值的.哪些是不增值的,從而對作業流程進行再梳理和優化。
(三)實現生產作業鏈向價值鏈的轉化
作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使企業從作業的角度人手,推動產品價值沿作業鏈在各作業之間轉移,形成了一條“價值鏈”。
(四)實現精細化管理促降本增效
通過技術升級改造、產線布局的優化、供應鏈的清理等措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增值的作業,找出降本增效點,全面優化生產價值鏈,提高生產效率,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作業成本管理,其應用部署雖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Q企業選取生產的某個系統作為切入點逐步推廣到全系統的管理優化,促進事后結果管理前置到管理生產過程和源頭,成本管理也由管理層和個別職能部門的職責發展到全員參與,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增值的作業,能夠促進企業整體價值鏈的優化,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庭利、魏永春、鄭建忠等.基于作業成本法的電解鋁生產企業戰略成本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有色金屬,2017(A01):9-22.
作者簡介:
王耿,國家電投集團鋁電投資有限公司,寧夏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