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麗梅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數學的“重頭戲”,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不僅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興趣;習慣;基礎;提高;計算能力
計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備的能力,也是數學教學的“重頭戲”,且其在生活生產勞動中運用最為廣泛,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教師的關鍵所在。在小學,計算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質量檢測試卷來看,計算所占比重很大。而大多數學生存在計算出錯現象,且計算出錯成為部分數學成績差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從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我在計算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學、樂做,從而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而且我還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列舉一些中外著名的數學家典型的故事,學生從枯燥的數學學習感受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興趣,集中精力計算,提高計算效果。再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中,我總結了三種愛學習數學的學生。第一種是從小就喜歡于數字打交道;第二種是因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上了數學;第三種是因偶爾一次考試的成功而被激發出了好勝心,從而喜歡上了數學。 平時,我在每節數學課前進行課前三分鐘練習,主要采用小競賽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搶答,評智慧小星等。
二、從習慣入手。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學生計算實效,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對于應用題來說,學生大部分能夠認真審題,而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學生們往往疏于看清計算符號,或者做過類似的題,心中孩子類似題的印象,很快就計算出來了。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并觀其特點與聯系;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以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三要對于計算有誤的題型,我采用遞小紙條的方法,學生利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后再給予訂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專心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設想一下,題目抄錯,結果何對?但學生在計算中,抄錯數字或計算符號的現象是常有的事。記得在一次計算檢測時,我班37個學生,有20個學生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抄錯符號。從那次檢測中,我找到了計算的問題所在,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制定一些相應的獎懲措施。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做到“三核對”:抄題后與原題核對;豎式數字要核對;得數要核對。從那以后,在每次作業或考試中,類似的現象已降到最低點,大大地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3、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于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并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經常復習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
5、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
另外,教學中,還應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
三、從基礎入手
小學生的計算要抓好基礎,一年級的數學雖然簡單,可是也要花很多時間去加強練習,做到熟能生巧。比如說:小學生乘法口訣不可忽視,必須采取多種形式練習,為今后的計算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想打好基礎必須掌握合理的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減法,想加法;轉化為整十數加減一位數;轉化成20 以內的加減法;把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轉化成一位數減一位數;先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然后再轉化成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成的。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教師訓練要持之以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見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