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錫萍
摘 要:一直以來,朗讀都是我國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還語文課堂以瑯瑯的讀書聲,已經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方向。小學語文是整個語文教育和基礎教育中的基礎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知并高度重視朗讀的重要性,積極地探索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讓學生通過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從而促使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效果得以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活動;評價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小學生理解文本的有力武器。通過朗讀課文,學生能夠與文本、與作者進行情與情、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大有裨益。但是,由于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大多數語文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在課堂上滿堂灌地傳授字詞句的意思,段落的劃分,中心思想的總結等,對學生的朗讀活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得朗讀沒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朗讀之于語文的重要性,并積極地探索豐富多樣的朗讀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朗讀來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從而促使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一、開展多彩朗讀活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喜新厭舊”,他們總是對新鮮事物保持高度的熱忱,對一成不變的事物則很快就失去了探究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時,不能總是運用一兩種朗讀形式,而應該將朗讀以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活動形式開展,從而促使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和熱情得以激發和保持,促使學生始終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朗讀中,進而促使朗讀能夠發揮其真正功效。
例如,在學習《蜘蛛開店》的時候,我就通過分角色朗讀活動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興趣。在朗讀之前,我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河馬、長頸鹿、蜈蚣的特點,以及蜘蛛接到不同活計之后的奔潰心情,由此體會到了“遇到困難就退縮”是不好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來深刻體會文中人物的特點,運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將無聲的文字符號轉變成有聲有色的故事情節呈現于課堂上,從而促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朗讀興趣。
二、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生的思維深度有限,他們并不能通過一次閱讀就能夠完全理解文本的意境、情感和內涵。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反復讀,運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形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促使學生通過朗讀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我們通過初讀可以粗略地感知文章大意,通過悟讀可以深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通過深讀可以深入到更深層次去挖掘課文的內涵,從而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活動得以不斷加深。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就通過運用多種朗讀形式來幫助學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課文,通過初讀課文來總結文章講述的是什么故事。接著,我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的三個小故事,并認真揣摩文中的一些用詞,如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想一想他的“理”在哪里,應該怎樣讀出來。“舉著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在他要撞的這個瞬間,他想到了些什么?請你讀一讀,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藺相如。如此一來,學生通過邊讀邊悟,藺相如的人物特點便呼之欲出了。最后,我讓學生再次朗讀整篇課文,并配上了合適的音樂。這樣一來,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對藺相如、廉頗、秦王等的心理活動感同身受,從而能夠更加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及時評價朗讀成果,增強學生朗讀自信
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鼓舞和喚醒。有效的教學評價就是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了課文以后,教師應及時地對學生的朗讀成果和整個朗讀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激勵性、指導性的評價,準確、具體地指出學生朗讀中的優點,指出具體好在什么地方,并給予提高性的意見,讓學生明白怎樣能夠變得更好。如此便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聲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從而促使學生的朗讀自信得以不斷增強。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我就對學生的朗讀成果進行了及時的評價。課上,有的學生在讀“聞”、“愁”、“魂牽夢縈”等詞時特別貼切,于是,我對她進行了表揚:“‘愁’讀得真好,淡淡的,帶著一絲傷感和懷念。”這樣,學生從我的肯定聲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在今后的朗讀中變得更加自信了。接著,我還讓學生通過小組互讀、互評的方式來朗讀課文,促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聲中得到了更多寶貴的意見,從而使得學生的朗讀自信變得更強了。
總而言之,缺少了瑯瑯讀書聲的語文課堂是沉悶、壓抑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必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注定是失敗的語文課堂。朗讀必須貫穿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地探索朗讀活動的開展方式,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朗讀成為學生叩開文本內涵和作者內心的“敲門磚”,從而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顯著提高,使得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維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
[2]劉素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