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永
摘 要:初中物理有一個特點,就是基礎知識相對繁瑣,而物理的一些現象也比較抽象,其實關于物理現象,它會更貼近生活,對于初中物理來說,一些理論知識更偏向于記憶性的,而相關知識點也較為繁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也為了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從而降低對物理理解的難度,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思考探究;動手實驗;趣味游戲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是主導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也大大降低。然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教材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變得多樣,接下來筆者將從思考探究、動手實驗、趣味游戲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思考探究教學法
如果教師不能激發(fā)學生對物理這一學科的探究興趣,就盲目地傳播知識,那么學生就沒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以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之前,我將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如,(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聲音傳播的條件是什么?(3)將直尺的一半放到桌子邊上,用手去觸碰尺子,你的手有什么感覺?然后讓學生們帶著這三個問題去學習本課的內容,從書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隨后進行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參與到每小組的討論中,在學生遇到疑惑時,適當地引導他們,最后讓學生將自己所找到的答案與小組成員分享,這樣課堂的學習氣氛立即變得熱鬧活躍起來,學生也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討論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討、分析問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為透徹和深刻。
二、動手實驗教學法
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的、不具體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往往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進行實驗操作,用來增加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獲取相關知識,這樣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實驗操作才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掌握即將學習的物理知識。
例如,以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我會將學生們帶到物理實驗室,并分成4人為一組的小組,在此之前我將準備多媒體平臺、鍍膜玻璃板、大燒杯、量筒、足量的染色水、蠟燭一支、火柴。我先將學生組要用到的玻璃板、兩支等長的蠟燭、火柴、白紙一張、平面鏡發(fā)給學生。在這之前我會讓學生們思考一個問題“像與物體大小是否相同,像與物相對鏡面的位置有什么關系?”為了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平面鏡成像,我會先做一遍實驗并讓學生們認真看實驗過程,隨后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們做完實驗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隨后我會把理論知識告訴學生:“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的大小,總是相等的。無論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如何變化,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終不變,與物體的大小總一樣。”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過程,可以加深物理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從而理解這一課的知識。
三、趣味游戲教學法
初中生正是處于愛玩的年紀,對呆板、單一的教學課堂有一定的抵觸和反感心理,這對物理教學帶來了困難,如果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設計的有趣,就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求知欲,適當的趣味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以學習《運動的描述》這一課為例,在上這一節(jié)課時,我會事先準備幾張卡片,上面寫著幾種建筑物和出行工具。在正式上課時,我會邀請四名學生來到臺前抽取卡片,分別為A、B、C、D,隨后再邀請一名學生來到臺前,讓這名學生來描述其他學生是怎么運動的,如,A超市、B出租車、C學校、D公交車,這名學生以A為參照物,來描述B、C、D學生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就這樣進行兩輪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我會向學生們講解“參照物就是用來做參照的,在剛剛的小游戲中A作為參照物,他就是絕對靜止的,然后B、D運動是絕對的,C靜止是相對的。所以描述一個運動就需要我們先選一個物體作為參照,一旦選定了這個物體,那么就需要假設這個物體是不動的。”這樣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在最后引用概念,會讓學生們對這個概念更加記憶深刻。
對于有些學生來說,物理這門學科是較為枯燥的,如何改變學生的這一看法,如何改變物理的教學方式,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教材內容,并且讓學生可以牢牢記住,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科技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選擇利用多種方式方法,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并對物理這一門學科感興趣。
參考文獻:
[1]謝珍珍. 初中物理實驗部分的教材分析[D].贛南師范大學,2016.
[2]劉志和.論初中物理實驗的實踐性教學之意義[J].才智,2013(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