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 梁朝棟
摘要:身處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外。大數據它給社會帶來了發展,也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而與此同時人們的信息變得商品化成為一種可以被交易的物品,人們的信息隱私無時不刻不面臨著泄露的危險。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國家、社會、個人的廣泛關注。在探討了大數據時代下所有人隱私安全所面對的種種問題與挑戰,總結了目前情況下個人信息通過哪些方式泄露。
關鍵詞:大數據;個人信息;隱私安全;隱私保護
一、引言
現如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不斷的發展,以及各種社交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催生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迎來了爆發,在物流、電子商務、IT、金融、交通等等需要行業引發的巨大變革,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機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2017年我國大數據總體產值規模約4700億人民幣。主要由軟件產值、硬件設施產值,服務產值這三部分組成。在中國信通院《2018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中指出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同比增長三成,而大數據核心產值規模約為240億元人民幣,增速達到四成,預計2018-2020年增速將保持在三成以上。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通過數據挖掘,國家和企業可以從大數據獲得高額利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數據包圍的同時,個人的信息隱私安全問題也越來也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關注點。每當你進行信息錄入行為,甚至你只是進行日常行為,你的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成為數據,被第三方手機。大數據在為社會和個體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帶來的隱私泄露也是在威脅著人們。怎樣去解決這個威脅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核心問題。
二、 大數據
(一) 特性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大數據的定義是:所謂大數據就是規模很大大到信息數據的錄入、存放、管理、解析等等各方面超過了傳統數據庫作業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大數據具有四大特征即海量數據規模、快速數據流轉、多樣數據類型以及低價值密度[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則指出大數據具有5V特點: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2]。
大數據的數據處理則需要特殊的技術,用于處理單位時間內大量的數據,適用于大數據處理的技術不多,包括數據挖掘、云計算、并行處理數據庫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二)結構
大數據的結構包括了數據的結構化,數據的半結構化以及數據的非結構化,而非結構化數據則是常用的大數據結構類型。根據報告可知,大數據產業有八成使用的都是非結構化數據,而且這個結果正在以六成的速度增長。大數據并沒有那么神神秘秘高高在上,它只是現在網絡以及社會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而已,無需畏懼,云計算等各種技術催生下的大數據,變得更加容易被人采集、利用起來。這在過去是無法實現的。
(三) 來源渠道
大數據的數據獲取,一般是從網絡以及各種智能設備終端產生的各種行為采集的,如今社會在網絡的覆蓋下網絡活動無處不在,我們每個個體活動產生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而那些需要連接網絡進行網絡監測,或者需要定時通過網絡連接服務的設備,例如GPS導航、電子家具、智能設備等。這些也會為大數據做出一定貢獻。
三、隱私安全
現如今,人們在互聯網中的行為都在被監控收集著,當人們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瀏覽了某些商品時,打開瀏覽器就會發現對應的商品廣告推送。人們使用例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時的查詢記錄也被這些企業記錄下來。當人們身處在網絡中時,自身發布的各種信息,上網記錄甚至是所處的地理位置無一不備第三方監控收集著。街頭上各處的攝像頭、傳感器也會隨時監控記錄著人們的行蹤。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的數據正在指數爆炸般的增長。在這些數量巨大而且價值巨大的數據的影響下,第三方通過對采集到的大量的個人隱私數據的分析,可以獲得大量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有心人也會通過侵害他人隱私安全來獲利。大數據時代在為每個人提供便利為社會各界提供機會的同時,也將如何去解決個人隱私安全問題放到了大數據時代的核心問題中。
參考文獻:
[1]Manyika J , Chui M , Brown B ,et al. Big Data :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J] . Analytics ,2011(5):1-19.
[2]Barwick H .The”four Vs” of Big Date[EB].[2016-01-15].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s_four_vs_big_data
[3]吳達.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05):25-43.
[4]中國信通院.2018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R].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04).
[5]賀金蘭,羅一民,滕麗萍.社交網絡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及其保護[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11):149-150.
[6]楊一名.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J].電腦迷,2017(02):133-134.
[7]王博.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J].軟件導刊,2016,15(08):171-172.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