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媛
摘 要:課堂設計是我們組織課堂的腳手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有深化課堂教學設計,在創(chuàng)新、實踐與打磨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才能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優(yōu)化課堂設計呢?我想從,“特別關注”入手,以教師的“特別關注”,即關注興趣養(yǎng)成、關注整體感知、關注過程體驗,不斷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設計,促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關鍵詞:小學英語;“特別關注”;課堂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180-01
課堂設計是我們組織課堂的腳手架,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優(yōu)質的課堂設計,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勢,全面激發(fā)學生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讓教與學和諧共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關注興趣養(yǎng)成,實現全情參與
教育家布魯姆指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以趣味化的教學設計,將課題的各個教學板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無論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新授環(huán)節(jié),亦或操練、總結環(huán)節(jié),都能始終保持積極的、飽滿的情緒狀態(tài)與思維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Unit 1 I like dogs》這單元時,我在話題導入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就嘗試從“dog”這個關鍵信息入手,先導入自己的寵物狗—Teeny,以“寵物狗”的形象,引發(fā)學生們對小狗的喜愛,隨后通過妙趣橫生的英語諺語、俗語等,豐富學生們對“dog”的認識與理解,如“a lucky dog(幸運兒)”,“ hot dog(熱狗)”,“yellow dog(卑鄙的人)”,“ a dog and cat's life(吵吵鬧鬧的生活)”,“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It rains cats and dogs”(傾盆大雨)等。在這個話題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跨文化交際知識,豐富了學生們對“dog”的認識,有效地激發(fā)了調動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
2.關注整體感知,有效獲取信息
課堂設計是我們教學的主線,它是教學的主線,思維的主線,更是學習的主線。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們還不具備抽象邏輯能力,他們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較弱,思維跳躍性強,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尤其關注學生們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有效獲取教學信息,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邏輯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這單元時,我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插圖信息,以問題牽引的方式,引導學生們在圖片中獲取有效信息,幫助學生們主動建立起語篇的框架。T:Look,here comes four students,.Who are they?Ss:Nancy,Liu Tao,Su Yang and Mike.T:They have some animal friends,too.Look at the pictures.What animals are they?Ss: Fish .Dog.Rabbit .Parrot.T: What are their animal friends?What animals does Nancy have?
S:Nancy has two fish.T: What does Mike have?Who knows?S:Mike has a dog.T: What does Liu Tao have?S:Liu Tao has a rabbit.T:What does Su Yang have?Su Yang has a parrot.……
在這個過程中,我從語篇的插圖出發(fā),引導學生們在觀察插圖的過程中,獲取有效的關鍵信息,將語篇中四個獨立的小片段聯系在一起,通過截取插圖及信息的方式,將它們整合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們從“Our animal friends”這個主題出發(fā),最終再次回到這個主題,了解文本的整體框架。
3.關注過程體驗,培養(yǎng)語用能力
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我在實際教學中,就非常關注學生們的過程體驗,以真實有效的語言情境,貼近生活實際的語用活動,激發(fā)學生們參與的意識,鼓勵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討論、交流、嘗試與展示的完成學習過程中,實現由教到學、由學到用的轉變,實現教學與實踐的“嘉年華”。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 At the snack bar》這單元story time時,我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時,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語境,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立體式問題鏈,以問題鏈幫助學生們勾勒出語篇框架,并鼓勵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討論活動。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would they like? What would Mike like?What would Helen like? What would Dad like? What does the waitress say?在學生們完成探究任務后,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鏡頭轉向學校周邊的西式快餐廳,引導學生們將語篇中相關的對話信息,應用到這個語境中,以師生共讀的方式,一起設計相關對話,從而讓學生們對“點餐”這個生活情境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特別關注”的教學態(tài)度,去發(fā)現學生們的閃光點,去凸顯學生們的主體性,在關注興趣養(yǎng)成、關注整體感知、關注過程體驗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挖掘學生們的主體價值。
參考文獻
[1]蘇渡泉.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活動設計[J].學周刊,2018(12)
[2]毛鵬.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話題設計[J].江西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