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豐 李苗苗
摘 ?要:多媒體的運用對豐富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微課能夠讓任務情境更加精準有效。本文圍繞微課對美術鑒賞情境創設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中實例,論述了微課與情境創設的關系,以及微課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參與廣度、拓展探究寬度、實現思維深度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 ?美術鑒賞 ?情境創設
美術鑒賞不是簡單的把美術作品拿到學生面前,老師講解或學生觀賞,而是在審美情境中融入作品、體驗美感、對話作者、提升認知的過程。審美情境是重要的,教師常根據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圍繞教學目標,創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和與作品作者的思維對話,形成完整豐富的審美過程。但是,由于學生審美經驗、知識儲備、學習水平的差異,美術鑒賞教學需要兼顧所有學生,避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以至于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在創設情境上多下功夫,微課作為一種直觀的動態視覺要素很快映入眼簾,實踐中確實為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教學實踐中,微課為情境創設帶來了諸多便利,主要體現在學生參與的廣度、探究的寬度和思維的深度等幾個方面。
一、微課有助于提高參與廣度,迅速創設情境
從美術鑒賞課程內容來看,可謂圖文并茂、目標清晰、層層深入。倘若采用傳統的教學,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圖文5至10分鐘,結果往往是有的學生迅速完成,有的學生剛剛開始,有的學生以躍躍欲試回答問題,有的學生仍然找不準要點所在,也更容易在乎文而忽略圖。如果用微課進行預習導入,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國寶檔案等一些和美術鑒賞有關的紀錄片,選取我們需要的片段重新剪輯做成微課,就能發揮視頻的立體直觀作用和情境營造作用,既增加了課堂容量,比靜態的圖片更生動有吸引力,又提升了情境創設的效率和導入的精準度。當然,不僅導入環節,典型作品解析、嘗試對話作品等課堂環節都可以恰當運用微課,又如講到動畫的發展,用一個包含學生熟知的動畫作品經剪輯設計的微課要遠比羅列呈現靜態的作品更能在情境中形成對動畫發展的動態感觸,直觀且印象深刻。
二、微課有助于拓展探究的寬度,培養情境感知
美術鑒賞,學生要面對作品,有所體驗感悟,從感受到認知,完成審美過程、實現審美效應。除了單一作品的鑒賞外,鑒賞還包括美術作品間、美術作品與作者思想、美術作品與時代潮流、美術作品與美術流派、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等等多方面的內在聯系,從而達到對美術作品的深刻理解。美術鑒賞不能是簡單的作品描述或評價,而是學生充分參與的審美過程。正如背單詞一樣,死記硬背遠遠不如放在語境中記憶來的真切長久,美術鑒賞也是如此,需要感知的情境。實踐中,我們運用微課,能夠使探究更加情境化,拓展寬度。例如,進行《時代風采——現代中國畫、油畫》一課,制作了集中相關作品的微課,將作品與問題生動的呈現出來,給學生以生動情境,連貫的思考,想象的基礎,在情境感知中,很好的解決了作品多而零散的問題,引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去體驗感悟,拓展了探究的寬度。
三、微課有助于實現思維的深度,促成情境效應
學講方式、生本課堂,學生的“學”不再是淺層的對鑒賞過程的表面機械的模仿,而是主動的、生成的知識形成、探索體驗的過程,是有深度的學習。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使其獲得充足的審美經驗,實現情境效應,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度。無論是生活情境展現、實物情境演示、圖像情境再現、音樂情境渲染、表演情境體會,還是語言情境描述,使用微課,可以極大的提升情境創設的質量和容量。經過教師提煉、針對學生體驗和思考設計的微課,更易于引導學生思考。例如,《藝術和科技的新結合——現代建筑》一課,通過現代建筑發展的微課、現代建筑設計與材料科技的微課、現代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微課,層層加深學生的感觸和思考,讓教學內容主次分明、層層遞進,避免了因為某件作品的吸引而阻礙了學生往深度思考的情況出現。
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恰當運用精心設計制作微課的課堂,學生情緒情感得到激發,能迅速進入到情境中去,提高了參與的廣度,拓展了探究的寬度,促成了思考的深度。微課,讓原來對美術鑒賞不感興趣的學生也不自覺的融入其中,讓課堂更有節奏感和針對性。
總之,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微課,要圍繞情境創設去設計,始終以激發學生興趣、豐富知識容量、引導學生思考為出發點,將圖像、音樂、問題有機融合在一起,并符合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學過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9~72
[2]唐瓷.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的變革與提升[J].中國教育學刊,2018(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