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塘
摘 ?要:新課標要求高中物理教師要在保證物理知識性內容教學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滲透對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鋪平道路。本文就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培養方法進行研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逐漸形成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相關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對于學生的未來非常有意義。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教育行業已經逐漸脫離了過去單純為結果而學習的時期,在教學中更加強調學生的過程體驗與學生的能力發展,而非最終的學習成績。而在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學中,仍有一些教師保持著舊的教育觀和方法,這就導致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緩慢,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能對自己的教學有效反思,在實驗教學中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導向,調整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借助演示實驗作用,實現教學內容突破
演示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有效的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突破一些單純憑借教師講解很難進行理解的知識內容。在過去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于通過理論講解的方式來嘗試著讓學生理解物理的學科知識,在學習一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時,學生往往會難以理解,使得教學的有效性比較差。對于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正視物理實驗的作用,積極地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對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達成對教學內容的順利突破。同時,通過對演示實驗的展示,也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探究的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學生相關核心素養和的發展。
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確速度的相關概念,教師就可以選擇合適的器材為學生進行實驗展示。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選擇兩個小車進行對比實驗,讓學生從中明確兩物體速度快慢的判別方法。又比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內容設計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熟悉各種儀器的實驗方法,然后在通過具體的數據探究,使學生明白本課中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二、變驗證為探究,增強學生物理探究能力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單純地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也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對于學生親身參與的實驗來說,一般可以被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驗證性實驗;第二種是探究性實驗。兩者的區別在于驗證性實驗是一種對自己已知知識的驗證,主要作用是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而探究性實驗則是學生在實驗前對于實驗的結果并不得知,而是要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得出實驗結果。這一實驗對于學生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在現在,新課標提出,教師要能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試驗。為了貫徹新課標的要求,達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就要正視探究性實驗的作用,在教學中做到合理設計,開展探究實驗,發展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相關綜合素養。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實驗的內容,發動學生開展探究實驗,在實驗開始前,各小組要根據對相關內容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實驗猜想,再依據實驗猜想設計出相對應的實驗設計。為保證學生在實驗中能獲得完成的實驗體驗,教師要先對各小組的實驗方法進行查驗,確保最終能順利地完成探究任務。再確認無誤之后,讓各小組選擇相應的儀器組裝裝置,開展探究實驗。
三、重視規范操作,提升學生嚴謹實驗精神
規范實驗是物理實驗操作的重要要求,而規范操作是嚴謹實驗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構成部分。為了達成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能正式規范實驗操作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規范使用儀器,嚴格按照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操作。
例如,在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完成后,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課實驗教學中學生操作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確認各種問題的頻次和對實驗整體效果的影響,確立出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觀看規范的實驗操作視頻,在播放到相應的地點之后,教師暫停視頻,針對對應的實驗操作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規范實驗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列舉一下國內外因實驗事故引發嚴重后果的案例。
綜上所述,為了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達成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合理的處理演示實驗與探究實驗的關系,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的過程,有效地增強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通過實驗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規范實驗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蔣東營.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8.
[2]張亞云.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微[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