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問題和困惑
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比較難,小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固有色上,很難理解光源色和環境色對物體的影響,色彩知識教學對小學生來說也比較抽象,并且學生之間又存在著接受能力上的差異,我們知道色彩是以色光為主體的客觀存在,對于人則是一種視象感覺,產生這種感覺基于三種因素:一是光;二是物體對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視覺器官--眼。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有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反射出來刺激人的眼睛,經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形成對物體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覺。自然界的色彩隨著春、夏、秋、冬變化著,了解認識自然的色彩,必須通過認真地觀察和色彩寫生才能更好的認識色彩和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澳大利亞心理專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年齡越小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辨別與選擇多是根據對視覺有強烈感染力的色彩進行的。人的顏色心理傾向會受年齡階段、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因素影響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思想純潔、好動并好奇心強,容易被純色、明亮度高、飽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視覺敏感色都是可以產生強烈視覺刺激的顏色,都能在第一時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色彩是促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對色彩繽紛的世界,采用有效的色彩教學方法以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是為小學生走進美術天地而架起的一道絢麗的彩虹橋。在色彩教學中,由于小學生色彩認識的差異,其中難免存在著色彩感覺的差異,然而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在長期實踐中刻苦磨練,完全可以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提升學生色彩感受力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因此,在色彩教學中,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漸理解、掌握和應用色彩知識,從而積累運用色彩的經驗。
二、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探究和方法
(一)、在游戲場景中了解色彩
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持續性不強,對學習色彩知識的差異性,游戲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學習色彩知識,將游戲融于美術色彩教學中,可以發揮興趣的魔力,使小學生在美術色彩學習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學習效率。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游戲運用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不僅可以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創設出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因此,我將各種顏色的圖片穿插出現在兒童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兒童更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例如:《形與色》一課中,在認識常用的色彩學習內容中,如:紅、黃、藍、綠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種顏色系列的水果、動物、植物等卡片,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使學生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學習中充滿了樂趣。
(二)、在繪畫軟件中了解色彩
在美術色彩教學中利用電腦繪畫軟件讓學生了解色彩,電腦繪畫中的色彩非常純凈和漂亮,用電腦繪制的色輪圖比手工繪制的色輪圖更快、更有效、更能讓學生領會到色彩世界的豐富多彩。特別是在介紹黑白灰的時候,將彩色效果用黑白效果表現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請學生戴墨鏡來欣賞彩色圖片,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結合繪畫軟件演示,教學效果更好。比如PHOTOSHOP里有一個命令:去色。只要一個步驟,彩色圖片就轉變成為黑白灰畫面。如果能在網絡教室上課,學生可以自己去嘗試,各種顏色轉變成黑白灰后的效果,很快就能找出規律,如明亮的黃色接近白色、深的紫色接近黑色等。
(三)、在音樂聲中學習色彩
把音樂帶入美術課堂,可以激發人的靈感,使畫面色彩內容更加豐富,提高畫面色彩的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催化作用,情緒被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色彩印象會更加深刻。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利用音畫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增強美術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藝術空間,聲中有畫、畫中有聲、色彩隨音樂起舞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快樂,美術色彩在音樂感染力的輔助下更加具有動感美。例如:二年級下冊《春天在那里》一課中,課堂上我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學生通過聽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在跳動的音符中感受春天豐富的色彩,感受季節美。春天五彩繽紛、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和美好的記憶,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加以描繪和表現春天。涂抹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豐富他們七彩的精神世界。例如:二年級下冊《盛開的鮮花》一課中,上課時,我與學生一起欣賞一段樂曲《藍色多瑙河》,邊聽邊指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讓學生隨著恬靜優美音樂進入平靜思考,然后在豐富內心體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配樂解說一起進行,調動學生多種視聽感官,去領悟音樂與協調色的關系。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音畫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增強美術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藝術空間,聲中有畫、畫中有聲、色彩隨音樂起舞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快樂,美術色彩在音樂感染力的輔助下更加具有動感美。
(四)在生活中學習色彩
生活中處處有藝術,美術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之美,因為藝術就在身邊。在美術色彩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先在教室內找一找有哪些色彩,學生服裝的色彩,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學習、生活用品等,由學生自己說一說找到的色彩,讓學生欣賞一組生活中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色彩知識,獲得色彩搭配所帶來的美的享受。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人的大腦信息80%是來源于視覺下的觀察,而觀察在美術學習中不但伴隨著思維與記憶的產生,而且是收集與儲存美術色彩知識的窗口。因此,培養小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為進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在美術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各種畫面的活動場景描述,激發了小學生記憶中的畫面,將最喜歡的一幕使用喜歡的各種色彩躍然紙上,讓小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色彩是一種藝術語言,是傳達藝術精神的一抹重彩。馬克思曾經說過“:色彩的感覺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幻想,渴望使用喜歡的色彩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畫出自己藍天下的七彩童年。為了使童年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在美術色彩教學中要把各種顏色的情感特征引導學生認知、理解與感受。
總之,在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的過程中,色彩始終煥發著神奇的魅力。人們不僅發現、觀察、創造、欣賞著絢麗繽紛的色彩世界,還通過日久天長的時代變遷不斷深化著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人們對色彩的認識、運用過程是從感性升華到理性的過程。所謂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所獨具的判斷、推理、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將從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紛繁復雜的色彩印象予以規律性的揭示,從而形成色彩的理論和法則,并運用于色彩實踐。美術色彩的教學是美術教育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富有感情且充滿變化的,在繪畫中能把色彩因素精彩絕妙的利用,往往能達到出奇不異的效果,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賦予我們為整個世界“上妝”的權利,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點,創造出充滿情調、和諧舒適的繪畫作品。
諸葛勝光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