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洋 劉青
摘要:在眾多輿情生態中,大學生網絡輿情是一種需要特別關注的類型。分析大學生網絡監管及引導機制基本原則及有效措施,對于高校正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國家大背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網絡輿情監管與引導機制構建需要遵循的四個原則,分析了其保障措施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關鍵詞: 網絡輿情 基本原則 ?有效措施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于2019年2月發布了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29億,普及率達到59.6%。網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10-39歲上網人群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20-39歲年齡段的網民比例最高,達到26.8%,在校大學生占據相當比例。報告中還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新聞的網民使用規模達到6.75億,網民使用比例達到81.4%。網絡在人民生活中廣泛使用,影響及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及行為方式。網絡媒介提升了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繼而引發的網絡輿情對社會的安全穩定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一直是國家教育重中之重。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對大學生參與社會事項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時,由于網絡具有的虛擬性、混雜性,多元性,辨析能力較弱的大學生極易產生思想問題,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網絡信息引發的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同時也為校園網絡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分析大學生網絡輿情監管與引導的原則及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輿情監管與引導機制構建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原則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輿情監管工作首先要在掌握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心理活動的基礎上,遵循大學生網絡輿情產生途徑及傳播規律,充分考慮大學生群體心理特征及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參與網絡活動的正當權利,對學生關注參與網絡輿情活動進行正確引導,滿足學生合理的利益訴求。
2.堅持實事求是,保持客觀性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即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時事熱點、參與社會事項提供了窗口,又帶來巨大隱患。網絡信息具有隱蔽性,社會各種思潮吸引著極具熱情的當代大學生,向她們推送著良莠不齊的各種信息。思想不成熟的大學生有時不顧信息真偽,肆意轉載、評論,有形或無意中成為網絡不良信息的助推者和散播者。高校要引導學生抱著懷疑的態度,理性的去甄別網絡信息,勇做虛假信息的終結者,傳播具有正能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我做起,凈化網絡輿論環境。
3.注重方法,堅持疏導與灌輸相結合
高校大學生輿論監管,要謹慎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杜絕封堵的傳統手段,在科學的理論及方法的支撐下,將疏導與灌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思想上自然的理解并接受。尤其是牽涉社會熱點事件或與學生有切身利益事件時,高校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大學生的合理訴求,在此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
4.采取多重手段,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
高校在應對大學生輿論監管工作時,高校層面要將網絡法治教育等知識普及到思政課堂及日常服務工作之中,提高大學生防范意識,規范大學生進行正當的網絡行為。除了繼續堅持開展傳統的道德教育工作之外,學校可以在學生關注度較高的網絡平臺上推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息,擴大正能量的影響力。同時,發揮社團等學生參與度較高的組織的積極作用,利用豐富多彩線下活動對學生展開正面教育。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監管與引導機制構建的保障
1.打造一支網絡輿情監管人員隊伍
在信息量呈現爆炸趨勢的網絡環境下,高校有必要打造一只思想素養高,專業技術精湛的網絡輿情工作隊伍,增強網絡輿情監管工作的實效及效率。工作隊伍中既要有學生管理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又要有心理學、新聞傳播相關專業背景的輿情評論員。定期開展培訓及討論會,及時了解大學生網絡輿情狀況,掌握學生最新思想動態并向學校主管部門反應,使其及早預判可能發生的網絡輿情,制定相應對應措施。
2.完善的網絡輿情監測平臺
引進先進的網絡監控系統,對輿情信息進行采集、分析、預警,重大情況能產生自動報警信息。幫助高校及時掌握大學生網絡輿情最新狀況。
三、大學生網絡輿情監管與引導的有效措施
1.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
新聞宣傳工作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窗口,是加強大學生思想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新聞宣傳應掌握網絡輿情引導的主動權。借助校園廣播、校園網絡平臺、校報等宣傳渠道,傳播優質信息,旗幟鮮明的宣揚健康文化,塑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圍。應對突發事件時,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解讀,引導正確的的輿論導向。
2.增設學生心理咨詢平臺及法律援助中心
高校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平臺發布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常識。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開展多種渠道的心理輔導活動,及時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個體,幫助其解開心結,引導其用健康心態觀察社會問題,將突發事件輿情中,容易受到波及的個體挽救于萌芽之中。同時,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為學生提供申訴渠道及咨詢服務。
3.高校設立輿情應對部門,及時處理突然事件的網絡輿情工作
高校針對大學生網絡輿情,應成立輿情部門,安排專職人員,結合校園網絡工作,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收集、反饋、預判、發布、善后等工作。碰到突發性網絡輿情事件可以及時有效的進行應對處理。
4.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
校園網絡是學生感知外界信息的窗口,同時也是我們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強校園網絡管理,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首先,規范校園網絡管理規章制度,制定校園網絡輿情管理辦法,規范大學生網絡行為。其次,引進先進技術,對校園網絡中出現的涉及暴力、反動、虛假等不良網絡輿情進行屏蔽,凈化校園網絡環境。再次,組建專項隊伍,負責收集、分析、反饋網絡輿情,消滅可引發網絡問題的隱患。最后,加強高校之間的輿情信息管理合作,相互溝通,相互借鑒。
參考文獻:
【1】駱紅平.高校網絡輿情特征與管理[J].長江叢刊,2019
【2】盧蕭.高校網絡輿情的生態治理[J].中北大學學報,2018
【3】張昕晨.微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研判及應對[J].新聞傳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