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再鄧 高玉超 丁暉
摘要:早在2014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發表講話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至今日,這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對于大學生創業方面的研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對于開發優質創業資源、促進產業動能轉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困境,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自身發展問題,還可以帶動全社會的創業潮流,提高全社會的創業熱情。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學生創業還面臨著許多問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指出相應的解決路徑,以期為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一)增加就業崗位
中小企業在穩定社會就業方面作用越來越突出。新創企業通過提供的就業崗位解決社會就業問題。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逐年嚴峻,大學生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同時還解決了社會人員的就業問題,從而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國家的進步離不開科技創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必須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創業可以實現先進技術的轉化,推動新產品或新服務的不斷出現,進一步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是中國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肩負著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夢想責任的一群人,大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成為各個方面的人才甚至是專家,他們創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三)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器
創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了人們方方面面的個性需求,還可以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大學生是青年人的群體,他們有理想、有朝氣、有想法,容易接受新知識和新觀念,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1]。
二、大學生在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
許多大學生對企業家精神了解不夠,有不少大學生將一些兼職工作與創業畫等號。由此引發的后果是眾多大學生創業者盲目跟風,從而創業項目缺少獨創性而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多數創業者最終均以失敗告終。另一方面,大學生普遍不習慣對產品或項目做市場調查,而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這種推斷方法往往會對創業起誤導作用。這個時期,大學生浮躁的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產生,一遇到什么風吹草動,這些公司就會如建在沙灘上的高樓,說垮就垮,煙消云散。
(二)缺乏創業能力
作為一名合格創業者應該具備:個性化的創新思維、勇于拼搏的創業精神、果斷的決策能力、優秀的領導力、良好的抗壓能力和豐富的實踐能力等。當前,由于我國大學教育仍然存在著強調批量的人才培養而缺少對大學生個性化塑造的問題,以及偏向專業化學習,從而導致大學生綜合性能力培養不足。因此,大多數大學生都是有著強烈的參與創業的意愿,但卻因為自身能力的缺乏,不得不被激烈的市場環境無情地淘汰。
(三)實踐性不強
要想獲得創業的成功,就需要依靠技術的創新、產品的更新和形式的變新等,而這些又不能缺少資金上的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父母、親戚或朋友的幫助。資金來源單一,金額不大,嚴重阻礙了創業項目的規模和速度,迫使大學生創業者只能選擇投資少、技術成本低、收益快的創業項目,但這種創業項目缺少技術含量,沒有自己的特點,競爭激烈,很容易造成市場飽和而缺乏可持續的競爭力,從而大學生難逃創業失敗的命運[2]。
三、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
(一)大學生自身應清楚認識創業
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敢于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品質。大學生要清楚的認識到創業的道路并非是只有鮮花和掌聲,而是充滿艱辛和曲折的征程。不要對問題缺少成熟的思考,更不要隨波逐流。對待創業不僅需要有熱情,還需要對創業進行規劃和對項目或產品進行市場調查,特別是在諸如企業策劃、資金來源、人員調配等方面要有周密的策劃。另外,大學生創業者要清楚認識到創業是一項風險性事業,創業者要想完全避免風險是不可能的,但通過一系列的準備而有效降低創業風險卻是行得通的。
(二)高校應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業能力
高校應積極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大學生的創業學識,讓大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另外,高校還應定期為大學生開設可以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定期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創業過程,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
(三)高校及社會要幫助大學生加強實踐性
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獲得成功,增加大學生在創業中的實踐性,高校應定期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以實施創業教育課程,包括:“網絡教學”、“實地考察”、“企業家論壇”等環節,以拓寬大學生學習范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解答其在課堂學習中和實際創業中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大學科技園等現有的孵化場所,從大學生創業需求出發,建設一批集“創業、創新、生活”三位一體的新一代創業孵化器,為創業大學生免費提供經營場所,第一時間幫助創業大學生申請政府相關政策。大學生創業者如果感覺自身經驗還不成熟,高??梢詭椭撓迪嚓P企業,指派創業者先去相關領域實習一段時間,等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資源后,再開始創業。
綜上所述,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石。大力解決大學生創業所遇到的困難,為大學生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要通過大學生自身、高校和社會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以此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概率,最終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1]史琳,秦長濤,高云麗,董釗睿.大學生創業的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9,40(02):116+50.
[2]張曉玲.大學生創業的現實困境及對策[J].智庫時代,2019(16):46-47.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駱再鄧,男,布依族,1997-8-14,貴州省冊亨縣人,學歷:本科,專業:臨床醫學。
第二作者:高玉超,女,漢族,1997-4-26,山東省膠南市人,學歷:本科,專業:臨床醫學。
第三作者:丁暉,女,漢族,1997-7-21,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學歷:本科,專業:臨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