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成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力圖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學的側重點由被動地“教”轉向主動地“學”,以使學生能夠以學習主體的身份來對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下面,筆者就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做些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情境;趣味;生活;探究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中,學生通常扮演著“聽者”與“接受者”的角色,即只是一味被動地對教師所講授和灌輸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便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而且也不利于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來恰當創設情境,以使化學課堂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依托趣味情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思考
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高中生而言,興趣同樣是驅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基于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不妨依托趣味情景,在課堂教學之初以問題為契機,以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來開展情境創設,以此來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原電池”這部分內容之初,我對學生說道:“在倫敦上流社會,有一位貴族夫人格林太太,她有一口整潔的牙齒,其中鑲有一顆黃金假牙和一顆不銹鋼假牙,前者是格林太太身份的象征,后者是一次車禍后留下的痕跡。奇怪的是,自打出了車禍以后,格林太太就經常頭疼,夜間失眠,心情煩躁……多方求醫后,格林太太的痛苦卻未能有絲毫的減輕,反而還日趨嚴重。后來,一位化學家輕而易舉就治好了她的病。大家知道藥方是什么嗎?”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依托趣味情景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科觀念
化學是一門十分復雜和廣博的知識體系,抽象性、微觀性、綜合性是化學學科的突出特性,但鑒于“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化學學科的本質,這就要求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化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的契合點進行充分挖掘,并以問題為契機,在此基礎上展開情境創設,以使學生在理解和學習現成的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用化學的知識與方法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鋁的化學性質”時,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一張鋁鍋的使用說明,其中標注了鋁鍋不能用來盛放酸性和堿性物品,以及一些腌制物品;當需要清理鋁鍋中的污漬時,應當首先將其用溫水進行浸泡,兩個小時以后再用軟毛刷對其進行清理,切不可用鋼絲球進行清理。接下來,我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來對鋁鍋說明書的相關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即由于酸、堿物品都會與鋁發生反應,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鋁的化學性質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感知,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和學科觀念。
三、基于合作探究,創設問題情境,深化理解認識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然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教學需要。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此來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并學習了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之后,為了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大家都知道濕潤的氯氣具有漂白的作用,那么干燥的氯氣是否也具有漂白作用呢?”學生對此看法不一。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對上述問題展開交流探討,并大膽提出假設與猜想,同時據此來共同擬定一份實驗方案,進而利用已有的實驗材料(有色紙片、干燥的氯氣、集氣瓶、玻璃瓶、導管若干等)來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基于合作探究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而且還深化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認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應當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并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大膽革新,同時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發展規律,不斷探索和尋求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以使學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學,從而促使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亓艷曉,婁兆文.高中化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214-215.
[2]蔡麗娟.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3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