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
【摘要】:導學案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學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 導學案 重要性 方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標準最大特點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一節課成功與否,首先是要看你是以學生為本還是以教師為本,在這種理念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需求,所以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校嘗試了“強化訓練,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能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導學案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一堂課都要認真的設計導學案。
一、為什么使用導學案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家長苦供,可謂“三苦精神”。但教師、學生、家長的負擔日益加重,教學效果不佳,有時還違背了素質教育,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加壓更多的作業來提高教學成績。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差生越來越多,學生厭學流失現象嚴重。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重視考試結果而忽略教學過程,從而教育出的學生實踐能力弱,創造性匱乏,情感體驗與自信心不強,人生觀與價值觀懦弱。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從而產生孤獨、封閉的不良心理。究竟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呢?簡言之,就是促進學生發展,為學生走向社會生活服務,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有責任感、有生存本領的人。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這就要從學生入手,變課堂為學堂,通過導學案讓學生動起來,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使用導學案時,教師、學生應樹立的幾個理念
(一)使用導學案教師要樹立的幾個理念:
知識是學會的,不是講會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教師上課講的越多,學生學的東西越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越多,課下輔導的時間越少。
1、教師的教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學。
2、有效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
3、學生是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應把課堂空間盡可能的還給學生。
4、教學的效益是如何使課堂有效,師生應盡最大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5、發現不了學生問題的教師不是好老師。
6、靠搶時間、壓作業來提高成績的教師不是好教師。
7、課前充分準備使每一個問題價值最大化,課中使每一個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課后對有價值的問題強化鞏固,使師生更好的生成新的問題。
(二)讓學生樹立的幾個觀念:
1、學好知識有三個層次,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而講明白是學好知識的最高層次。
2、錯誤是鏡子,是路標,幫助別人改錯等于幫助自己防錯。
3、二人小組的學習是互為資源,不是“一幫一”。
4、競爭獲勝,不在于超越別人,重要的是實現超越自己。
5、集體是水,個體是船,水漲船高,在落后的群體中難以出類拔萃。
6、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訓練場。
三、使用導學案如何備課
1、二次備課。二次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生情況對新方案進行修訂,達到學案的最優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新方案,將導學案一體化。
2、四個吃透。一是吃透教材內容所占的地位、整體結構、主要線索、縱橫聯系,把握住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二是吃透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握重點、難點、訓練點,實現學用結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把握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以實現“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部過程,把握知識的停靠點、能力的增長點、思維的激發點,以解決學生思維、探索的問題。
3、二次備課的一般步驟:鉆研課標——分析教材——研究新方案——參與集體備課——研討交流——個人在新方案上備課。
四、課堂上如何使用導學案
一是復述回顧,二人小組為單位,組員給組長復述。
二是設問導讀,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教師根據課本的知識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此時,教師應做的六件事為:一是靜悄悄;二是不輔導;三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學生哪些地方學懂了,哪些地方學不懂,組內交流時傾聽學生哪個地方比老師還講得好,發現優秀人才;四是確定在哪兒必須將,課中備課;五是讓誰來替你講;六是把講的題寫在黑板上。
三是自我檢測:自學后直接進入,通過檢測了解學生自學情況,有問題在大組內解決。
四是鞏固練習,分層的題組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每個層次體現一個亮點。教師點撥要選哪個題,讓學生能恍然大悟。這個題組練習都編在這個課堂新方案中,當然我們可以根據學情和實際情況進行改編。
五是拓展練習。這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讓好學生吃飽,學有余力的同學要把今天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第二個層次,能讓新課上的不新,新課上復習課的感覺,就是一節好課。
五、使用導學案是應注意的問題
1、小組合作貫始終
理念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訓練場。
理念二: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溝通、傾聽、尊重、包容、欣賞。
2、小組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一是小組長怎樣講:先講思路,后講做法。語言格式是:這個問題要怎樣想?為什么這樣想?還有別的思路嗎?最簡潔的思路是什么?
二是組員不能滿足于聽。讓組員明確只是不是聽會的。在合作中,不但要學會知識,更要學組長的思維方法。
總之,導學案在設計教師教的同時,要突出學生學的內容,教師在教法中要融合學法指導,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力。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課標要求。
基金項目:本文是安定區教育局教研室的課題,課題批準號:AD(2012)G311,研究課題為:“強化訓練,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