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下,合作學習正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經過不斷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從而培養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探討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科學 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性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追求學生的主動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下,合作學習正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因此,探討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合自身的實踐,我嘗試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科學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一、科學分組是基礎
在日常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學生知識、經驗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導致對理解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
二、制定規則是保證
給學生設置問題,讓他們去解決;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制造懸念,讓他們去探究;這樣可以加大合作學習的力度。然而在科學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讓學生討論,或者教師提供實驗器材未說明目標、要求就讓學生分組實驗,或許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或分組實驗的場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
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說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想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制定相關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才能使之形成習慣。
三、適當契機是關鍵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有的教師在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學生科學探究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等等,結果由于時機不當,收效甚微。同時,還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教師呈現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
四、評價機制是導向
在小學科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中往往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三是偏重于對小組學習中的科學知識評價,忽略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五、能力培養是根本
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有些問題往往是因為學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學生更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須的有效技能。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曾有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因此,合作學習要想成功開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們看來,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等等。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1、學會搜集資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的內容有一定難度,有時需要搜集一些資料。要讓學生學會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搜集什么樣的資料等技能。
2、學會如何傾聽。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和虛心聽取的關系。在課堂觀察中可知,學生比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而不重視同學的發言。為此,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要聽完整,不插嘴;二是要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亞敏 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下的探究式小學科學教學 [D]. 華中師范大學2006,(04)
【2】李柏峰 小學科學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06
【3】 劉志慧 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關鍵[J]. 江西教育 2010年32期
作者簡介:馮敏(197704)男,漢,四川三臺,本科,小學科學,三臺縣金石鎮同德中心小學校,6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