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摘要】:伴隨經濟全球化形勢的不斷深入,各國文化進行著持續的交融。在這一背景下,為了使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漢語言文化,有效滿足當下社會對文化的需求,就應著手改進、優化其教學方式。因此,本文簡要論述了多元文化環境下,漢語言文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多元文化 問題
前言
現下我國的大學生多為90、00后,出生于多元文化環境下的他們,既學習著我國傳統文化,又接觸著大眾文化與西方文化。可以說,現在大學生的發育和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大眾文化、西方文化及傳統文化的共同影響。但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大眾文化在價值觀方面的差異較大,再加上一些國人對“崇洋媚外”思想的宣揚,致使一些大學生對西方價值觀、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其中部分大學生忽視了社會價值,過于強調使用價值,理想信念不堅定,更出現了道德價值觀淪喪的情況【1】。這些現象的存在,都會一定影響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在當前怎樣做好漢語言文化教學工作,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所在。
一、多元文化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結合筆者教學實踐,認為多元文化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主要有兩點問題最為突出:
(一)教學內容存在滯后
傳統教學中,課本教材是教師依賴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課本原本就具有滯后性,再加上當前時代的迅速變化,兩者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存在滯后性。教學內容的滯后性,主要導致了兩方面不利影響。一是,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理解的難度。二是,導致和實踐相脫節。當代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需要理論聯系實踐。一旦教學內容出現滯后性,那么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學生們就較易出現“崇洋媚外”的情況。實則,外來文化的進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沒有掌握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就對外來文化進行接觸、學習,導致出現舍本逐末。
(二)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在日常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我們能夠發現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漸漸表現出和多元文化環境的不適應,明顯缺乏時代性和創新性【2】。雖然,現下許多漢語言文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都會注重有效引導,但是,其中很少有人留意到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啟發與培養。如此一來,自然難以明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效性也難以得到保障。現如今,伴隨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相繼涌現了一些新媒體,而大學生們對這些新媒體所持有的興趣都較為濃厚。所以,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新媒體進行合理運用。然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在這一點上卻沒有做好,也就導致了教學方式相較落后,給教學成效形成較大影響。
二、改善漢語言文學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結合時代要求,著手調整教學內容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應注重專業課程與時代要求間的有效結合。首先,漢語言文學須重視專業深度,如此才可發揮出發揚與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其次,要充分考慮當下社會的需求,重視社會實踐。因此,這就需要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在多元文化環境下,結合時代的要求展開不斷變化,可以從實踐與專業兩個維度,去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3】。改革教學內容,應立足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重組,并合理優化課程,以使學生的知識面與適應能力得到有效拓寬,從而讓漢語言文學的所有課程,都可以形成良好聯動,實現高效課程的建立。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述提到,當前多數大學生都為90后、00后,在這一時期的學生,都較早地接觸了多元文化和網絡,自然會對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感興趣。故此,為了實現多元文化環境下,漢語言文化教學成效的理想,教師就須打開教學的新思路,重視自身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更多課堂的權利交給學生,引導其展開自主思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密切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旨在對學生的思想動向做及時掌握,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對學生關于多元文化的錯誤理解做及時糾正。此外,教師應重視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加強,有機結合教學模式和網絡技術,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結語
總之,漢語言文學是傳承與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我們更須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斷發現、總結現存的問題,進而積極探索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長遠發展,確保現下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得以良好傳承與發揚,真正肩負起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侯力銘.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漢字文化,2018(7):26-27.
【2】楊雪.探究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產生的影響[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6):92-93.
【3】張晉.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明日風尚,2018(5):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