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有效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須讓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接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而全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健康、全方位發展,并且德育教育須有機結合所有的學科教學。鑒于此,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例,論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旨在讓數學課堂綻放出“德育”之花,讓學生快樂、全面成長。
【關鍵詞】: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 滲透
前言
經過新課改的不斷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倡導,當前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都已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已然成為各學科教師應肩負起的義務與責任【1】。并且,唯有利用德育的力量,才能實現學生智力與德育的同步發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因此,小學教師面臨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渠道,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將小學數學德育教育的功效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使學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熏陶。所以,在小學數學實際課堂教學中,該怎樣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呢?筆者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展開德育教育滲透
教學情境的良好創設,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思維喚醒,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勵學生的求學信心。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情境的創設受到眾多教師的關注。為了達到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的良好融合,作為數學教師在著手教學情境創設時,應注意聯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不能故弄玄虛,東拉西扯,要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適當為學生講述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比如,我國數學家陳景潤是怎樣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為我國爭取榮耀的。又或是在教學有關圓的知識,則可為學生講述,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的值準確計算到第七位的人,旨在讓學生懂得中國不光擁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我國人民還具有驚人的才智。在距離我們一千多年,科學技術十分落后的古代,就有著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現如今科學快速發展,若是我們還不努力學習,無疑是愧對古人。如此,則能夠成功將學生引到了本節內容的學習,使之擁有良好的注意力。
二、在問題探究過程之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只是在于發展與充實智能,還在于形成優美的品質與高尚的道德【2】。”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德育時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筆者提出了如下問題:“在你過生日的時候,有一個生日蛋糕,你準備如何分它呢?”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們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
學生A:在我生日的時候,我會將生日蛋糕分為兩份,都一樣大,我一半,姐姐一半。
教師:你這樣分是為何呢?
學生A:姐姐對我很好,我與姐姐一人一半,才算是公平。
學生B:我生日的時候,我會將蛋糕分為6份,媽媽2份,爸爸2份,我1份,哥哥1份。
教師:你的分法很有趣,能說一下為什么嗎?
學生B:我跟哥哥都還小,飯量沒有大人多,而且爸爸媽媽平時工作也辛苦了,所以應該給他們多分一些。
教師:你真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你說得很好,做得也很對。
而對于其他學生的分法,只要是合理的,筆者都進行了及時認可、表揚。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當前已然進入到一個知識經濟時代,而在這一時代下,人才是地區和地區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最大的競爭點。而教育則是實現人才獲取的關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為社會輸送綜合型人才。然而,在過去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都將教學任務、教學進度作為工作的重點,僅單一地傳授知識與技能,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必須從德育入手,不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有助于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借助數學趣味習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踏實嚴謹的作風與態度占據著很大一部分,其也是構成個人操守與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3】。所以,教師在組織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應有意識培養學生這些方面。首先,要幫助學生養成敢于求索、不怕困難的數學精神。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借助一些難度適宜的數學趣味習題,例如,小堂與小剛每人都有一盒糖果,但不清楚盒子里到底有幾顆。只知道小堂給了小剛7顆后,小剛又給了小堂15顆,這時候他們兩人盒子里的糖數量剛好相等,那么如此計算,原來誰的糖多?多幾塊呢?剛接觸這樣的題目,學生可能覺得有些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給予他們不斷鼓勵與耐心引導,鼓勵他們敢于發言、獨立思考,長此以往,就能幫助學生養成勇于探索、獨立思考的數學精神。其次,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數學態度。小學階段的孩子,常常表現出數學態度不端正的情況,比如部分學生計算不準確、書寫不規范、作業馬虎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進行積極引導與教育,要使他們懂得“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要知道,在一些重大的科研項目中,可能就是因為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就導致了研究的失敗,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態度。
結語
總之,一個全方位發展的人,不僅要掌握有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這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廣大一線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各種可行的德育教育滲透策略。但不管是采用何種方法、手段,都須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對數學學科知識做充分利用,真正做到科學性與思想性的協調統一,實現數學教學和德育教育的良好融合,使德育之花在數學課堂上良好綻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瑜莉.小學德育教育的創新性發展[J].考試周刊,2018(12):19.
【2】魏春梅.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考試周刊,2018(1):21-22.
【3】艾賓貴.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途徑探討[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