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央
摘 要:多年來,我校努力踐行著“培養德技雙馨的合格中職人才”的承諾,在學生德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實踐,取得了令廣大溫州人民刮目相看的成績。“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新時代中職學生適應社會的必備素質。中職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出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較好職業形象的合格中職人才,為學生未來的頂崗實習、就業做人、融于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教育課程的設定是以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為重要條件,即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職業素養、思想品德、法制觀念,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擇業、就業,并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不斷進行學習和完善,成為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需要的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并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新型勞動者。如果在這一階段只重技能教育而輕德育教育,學生空有專業技能,不擅于與團隊合作,遇到困難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人踏入社會后,縱有千般武藝,萬般技能,也屬“有才無德”之人,不能夠為社會所用。因此,為落實我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加強中職學生德育教育尤為重要,中職教育應當把“學做人”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做到成才必先成人。
一、構建全員德育模式
要開展好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對本校學生的德育現狀做科學的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中職學生良好德育素質的形成與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若想取得德育實效,首先必須精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務實的德育工作,不能單純地為了贏得上級督導部門的驗收通過而弄虛作假、走形式、玩花架子。
學校切實樹立“以德為先、全員德育、育人為本”的觀念,主動與可靠用人單位合作,根據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準確把握新時代對中職學生德育的方向。根據對本校學情的準確分析,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的科學規劃。
“全員德育”,即每位教師、家長都是德育負責人,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德行教育。一線教師是開展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良好德育素質形成的影響力,有時會比學生父母的影響力還要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育人職責,增強全員參與的德育意識;打造和諧課堂,構筑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改進德育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我們教師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協同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人生教導,觀察學生、挖掘優點、鼓勵進步,從而實現“德育人人做、德育時時做、德育事事有”的全員德育工作網絡。
二、如何豐富德育的新內涵
學生的未來都要走出校園、融入社會。無數中職學生的就業情況實例證明:當今企業需要的是德技雙馨的人才。過去的一些德育內容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來有些狹窄,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的人才需求實際。因此,我們的德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中職德育內容要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注重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范,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必備素質的教育。
在我們學校,無論是職業指導課、文化基礎課、專業課還是實訓課,教師每節課都必須貫徹德育內容,每學期都必須完成至少兩節的德育專題任務。職業指導課注重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指明成才之路;文化基礎課側重引導學生主動提高自身思想和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素質,發現和發展學生職業個性和潛能;專業課和實訓課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吃苦耐勞、團結拼搏的能力,增強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競爭能力。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聰明才智,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從主觀意識中認識到優秀德育素質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活動體驗來增強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德育的細化教學
我們學校制定了不同專業和培養階段的德育預期目標,把學生在校的一日行為和在校三年的行為規范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從開學初到學期末直至學生的假期都科學地設置了德育活動內容;從學生起床、吃飯、上課到學生就寢直至夜間值班,學校都專人輪班實施教育和管理;我們注重“做中學,學中做”,使德育具體化、可操作,學校的德育實施點覆蓋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始終。就這樣,學生們在學校的精心教育和管理下,一天天成長、進步,改掉了以往的許多“毛病”,逐步向“合格中職人才”、“優秀企業員工”靠攏。
中職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主要靠的是學校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和管理。我們學校在尋找德育工作落腳點時注重從細處入手,從日常管理入手,著眼于“教師領會得到、學生理解得通、問題解決得了”的工作思路來進行禮貌習慣、守紀習慣、衛生習慣等文明習慣的養成,進行學習習慣、勞動習慣、惜時習慣等職業意識的養成。先求做到,后求自覺,先求某一方面,后求全面。精心布置校園德育環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檢查監督,在考試試卷中加入德育考題,在期末成績中增加德育素質考評環節,實施“身邊的榜樣”的正能量激勵法,靈活運用《身邊的感動―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強調學生自律,增強學生對習慣養成的參與意識,把外在的要求變為自覺的言行,從而來實現德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發展形勢下,要培養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新型勞動者,就要求中職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與專業教育齊頭并進,共同發展。德育教育改革是一項需要長時間不斷摸索的浩大工程,要求所有的職業教育者共同努力,從“課堂小舞臺”到“人生大舞臺”,德育教育無處不在,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才能夠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和人才培養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用于嘗試,及時總結,不斷進步,積極推進我國的德育教育改革,是每一位中職教育者肩負的神圣而光榮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勞創波.關于加強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
[2]邊志明.淺談中職學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