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人類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整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已經走進了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時期,體育與健康課程也在不斷的完善自我,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小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關鍵詞:小學生;合作學習;體育教學
一、什么是體育教學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二、社會適應能力的概念
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能力;選擇并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用道德規范約束自己能力。其中體育健康新課程標準對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提到:“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的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通過課堂這個舞臺,具有一定自由空間的合作小團體為小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華、挖掘自己潛力的天地。在團體中,小學生要組織調配、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等,為學生們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既促進了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激發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是學生產生了不僅為個人榮譽,更為集體榮譽而戰的感受。它能幫助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發現他人優點的美德,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和良好現代競爭觀。
(二)創造合作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很多,如跳繩、跳橡皮筋、接力等。在游戲中,可以給孩子們分配不同游戲角色,因此孩子們彼此之間便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孩子之間相互交往,都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合作的機會。
四、體育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弘揚學生的主體性
體育合作學習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體育教師要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加大“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力度,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新課程理念,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開展多種形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實踐證明,高度自覺基礎上的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學生更能體驗到運動的滿足,感受到“學會了”的喜悅,“獲勝了”的自豪和“集體力量”,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煉、自評、自控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競爭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從而走向自主學習之路,實現人的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二)學習合作技巧,培養合作意識
體育合作學習既是新教材的需要,更是新時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無論體育教學與訓練,還是課外體育鍛煉與競賽,為其搭建各種合作平臺,如共同完成體育學習的教學與訓練任務,充分體驗各種結果的經歷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責任共同承擔等,這就促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協作、互相配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原來比較熟悉的變得更加熟悉,原來不熟悉的變得熟悉了,找到了新朋友,新伙伴。在合作學習中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學之間通過各種相互幫助而滿足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人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同伴的建議,大家協力配合,合作融洽,收獲多,進步快;在充滿情趣和友愛的合作活動中,彼此接納欣賞、互相取長補短、學會溝通、學會交際、學會幫助、學會尊重。合作技巧與能力提高,合作意識增強,人際關系改善,具有集體的意識、行為、和社會歸屬感、義務感、責任感。我們試想,一場球賽,一次接力跑、一個游戲等活動,如果同伴之間不能心心相印、協同配合,怎能發揮其戰術,怎能完成教學、比賽任務,享受到參與的欣慰與運動的愉悅。
(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體育合作學習對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有促進作用。為使合作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探討“教”的基礎上,重點要放在“學法”的研究上,講究教學設計,使之更加合理,便于操作。就以問題探究設計為例,問題是產生學習和探究動機的源泉。為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在合作學習初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等情況,把知識內容設計成具體問題,大家容易通過合作找到答案,獲得成功。隨著合作學習的深入,問題的廣度、深度就應不斷增加。這樣可以激發合作興趣,增強學習的正遷移。
(四)培養自己的最基本生存能力
在培養最基本生存能力時,要樹立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己。一方面,在課堂上讓學生合作討論日常生活方面,安全用電,安全用水,安全用煤氣,在公路和街道上走路,在動物園,在山里,應該怎么辦?然后在操場上結合這些實際生活場景進行合作的游戲,如救火、搶救傷員、搬運傷員,過十字路口等游戲。另一方面,對付壞人方面,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復雜化,社會上也有一些違法人員,例如在學校門口敲詐學生錢物的流氓,拐買人口的騙子,小學生一定要學會與陌生人大交道的能力,識別壞人的能力,并學會遇到壞人時沉著冷靜的想辦法保護自己。培養自己能夠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以一種開放的心理面對新的小朋友。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中,合作學習與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課例很多,只有我們細心的觀察周圍的現實生活,社會充滿誘惑和憧憬,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更高的素質,更加能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