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安
摘 要:立德樹人的提出為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實施提出了新的挑戰,其要求教師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發揮自身的愛心、責任和機智的,對學生給予呵護、關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本文中,我將立足此要求,就如何發揮班主任的愛心、責任和機智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愛心;責任;機智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扮演著呵護者的角色,其用是愛心、責任和機智呵護學生的健康成長。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發揮自身的德育功能,呵護學生的成長呢?
一、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的愛心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各項工作的落實離不開其對學生的愛心。當班主任無法對學生給予關愛的時候,其一切工作的實施是低效甚至無效的,甚至會傷害到學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有人曾經說過,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班主任倘若能將自己的一片愛心與學生緊密結合起來,其無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以,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毫不吝嗇自己對象是的關愛,向學生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愛心。在我執教的班級有很多的額留守兒童,他們在缺乏父母關愛的情況下,內心極度的孤單,渴望獲得他人,尤其是班主任的關注與呵護。在渴盼下,其會不自由地做出一些有違班級規范的行為,以期得到班主任的關注。而班主任,經過再三的教導對這些留守兒童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其不再將注意力停留在留守兒童身上,最終導致留守兒童淪為班級的邊緣者,甚至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有效發展的實現受到諸多的限制。面對此情況,我首先對自己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進行了反思,發現自身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以此為切入點,用愛心來呵護留守兒童。具體地,在我執教班級有一名留守兒童小明,他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將其留給爺爺照顧。而爺爺年事已高,無法面面俱到地照顧小明。小明渴望得到父母和我的關注,總是在課堂中說話。一開始,我還會將其表現反饋給家長,但久而久之,我感到疲倦,覺得小明教不好了。于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應付小明。在一次不經意的觀察中我發現,小明近期總是遲到,難道是老毛病又犯了。當時我很生氣,直接在放學之后,找到小明家里。在我打開門的一瞬間,我的眼眶濕潤了。原來小明的爺爺生病了。小明每天需要做好早飯,照顧爺爺吃完飯再到學校。了解情況之后,我產生了深深的自責。于是,我“痛改前非”,每天早上做好早飯帶到小明家,先照顧爺爺吃飯,再帶著小明一起上學。在一起上學的路途中,我會和小明談談心,了解其最近的學習、生活情況,以此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在我的幫助下,小明爺爺恢復了健康,而小明也不再搗亂了,每堂課都認真聽講,覺得不自己不能辜負老師的一片好心。“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棍棒之下出不了好學生。我們需要愛心來呵護學生,培養出好學生。
二、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的責任
責任重于泰山。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班主任的首要責任是教育好學生,使學生獲得健康的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班主任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升學率作為了自身的責任。無論是在班級管理中,還是在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其一味地強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施加學習壓力,以期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成績。但在此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韓愈在其《師說》中明確指出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其中,傳道是教師的首要責任。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的德育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自主管理的機會,使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約束自我,管理他人,在循序漸進中提升管理能力。具體地,我在公平原則指導下,引導學生選擇班干部,組建班干部隊伍。接著,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其在小組中擔任學習委員、紀律委員、衛生委員等職務,使其對本組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衛生情況等進行監督,以此促進各自的發展。
三、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的機智
所謂的班主任機智是指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班主任能靈活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并將在當機立斷中,保證班級活動得以繼續實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機智的實施離不開班主任的激勵,在班主任的激勵下,學生不僅可以審視自我,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還可以自主地向他人學習,在揚長補短中,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發展。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將激勵手段擺在首位,就算學生犯錯了,我也會從錯誤中發現學生的進步之處,以此給予激勵,使其自我反思,實現發展。
總之,在小學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班主任要發揮其愛心、責任和機智的作用,給予學生關注、呵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進而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紀俊玲.分析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7):117.
[2]王麗娟,高蕾.為小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個扣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漫談[J].中國教師,2016(S2):174.